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69章
作者:黎因浅墨      更新:2025-04-08 09:09      字数:3283
  且不论是为人还是行事,对于“意外”,也是有着很强的应对能力的。
  黎成周安慰几句,又说,他们家要注意的,就是自家人的安全。
  “不论是奸细的排查,还是战事上,咱们家能做的,还是一如往常那般。”
  多在后勤之事上出力。
  两人沉默一会,宣蓉不由道:“不知小霖怎么样了。”
  他们几个倒是还好,虽不是一直在一起,但不只是知道对方的去向,还能互通消息。
  可宣霖却是不同了,上一次来信,还是小半年前,信上不说只是“只言片语”,写的内容也是不多。
  只能算是一份报平安的家书。
  然而战场之上,瞬息万变。
  即便宣霖不会上前线,还有霍徵这个师父带领,自己也学了不少本事,可作为家人,他们哪可能安心?
  ——这几年不论是宣霖还是宣姝都不曾谈婚论嫁,既有没遇上有缘之人的原因,也有宣霖在外的原因。宣姝没遇上可心人,不想哥哥来不及参加她的婚礼,更不想在这个动荡的时候,随意往家里领人。
  宣霖在外忙碌非常,还极为危险,婚事尚不在他的考虑之中。宣蓉也做不出给他在家“盲婚哑娶”一房妻子,叫那素未谋面的姑娘独自守在家中的事情来。
  两人提了宣霖,但也知道除了表达担忧以外,说不出其他什么。所以只言片语后,又换了话题。
  黎成周说起靖王战事上的成就与光辉时刻,希望以此让妻子更安心一些。
  偷听的黎淮星听着靖王军马的丰功伟绩,心也慢慢落下来。
  他作为一个小孩子,没多少跟靖王相处的机会,多是道听途说。但他跟霍徵接触的次数还算不少,又有宣霖这个小舅舅作保。
  所以虽说他们这在这艘行驶在滔天巨浪中的船上,随时可能船毁人亡,但“船长”靖王的驾驶技术还是不错,又有不少能人辅佐,成功率应该是大大提升的吧?
  黎淮星当然希望他们是越稳当越好。
  ——现下他们家也在一些人那露了面,要是靖王败了,即便靖王和霍徵有心保下他们,只怕也是不如之前容易了。
  “那个皇帝不大行。”
  听着父母房中的声音越来越小,黎淮星只能挪开了耳朵,爬回床上,呵欠连天时还在嘟囔。
  虽然外戚专权且还有几分本事——多是在揽权与仗势上下功夫——但是,有皇帝这个猪队友,应该也会受到掣肘吧?
  这种事情对黎淮星来说,是只能期望、祈祷。
  但是对靖王这种老谋深算的人来说,是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且也有办法促成的吧?
  皇帝虽然摆烂,但到底“出身正统”,外戚再是专权,权力也是来源于皇帝,虽然最终可能架空皇帝,但运作得当,一个皇帝给外戚扯后腿的本事,应该还是有的吧?
  黎淮星迷糊睡着前,还在给靖王和所有靖王的人加油。
  第二日一醒来,又重复着之前的生活。
  当然,因为黎成周回来了,莱昌县中又对老何这样的人进行清洗,所以他也就暂时不出门打探什么消息了。
  ——别说他这个小孩子,就是他爹这个参与靖王起兵之事的大人,也有太多的事情不知道。
  因为黎成周不在一线,毕竟他就算相较于当初的乡下泥腿子早有所长进,可长处到底不在军事上,所以参与的方面有限,收到的消息也有滞后性。
  谁都不能否认如今的黎成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是让人有着“得不到也要毁掉”的忌惮想法的人才。
  所以,霍徵和靖王对他也是有着绝对的保护想法。
  莱昌县被清洗过后,黎成周一家可谓是过了一段安稳日子。
  直到盛京易主的消息传来,黎淮星还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
  手里往前送的煎馒头条就停在当空,急的弟弟黎淮川忍不住往前倾身,啊唔一口将这半条煎馒头条叼进嘴里,这可是他好不容易哄着阿兄让给他吃的。
  ——这孩子年岁不大,胃口却是不小,总不知饱足,大人难免就得帮他克制着些,怕他又积食难受。
  黎淮星这才回神,旁边的妹妹黎淮月揪着他的衣袖,拿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他,并不哭闹,可大张着的小嘴犹如嗷嗷待哺的新生鸟雀,这意思也是再明显不过了。
  既然不让他们自己吃饭,那哥哥喂的时候,可不能厚此薄彼了。
  小小的黎淮月当然还不懂什么“厚此薄彼”“重男轻女”,只是哥哥惯来是公平的,那小哥哥有的,她自然也是有的。
  “你俩可真是……”黎淮星虽是念念叨叨,怕他俩呆会儿积食难受,可这根馒头条之所以撅成两段,可不就是为了给他俩分?
  只是喂是喂了,刚回的神又神游天外了。
  距他爹回家过去三个月了,靖王竟然就入主盛京了。
  ——他不是觉得太快了有什么不好,战乱结束的越快,兵将伤亡就越少,老百姓的日子也就越快迎来安稳。
  靖王功成,他们一家的小命也算是彻底保住了。
  只是,靖王入主盛京,他们只怕是又要搬家了。
  哪怕以后黎成周再不染指、“创造出”火药、望远镜这样的东西,当权者也不可能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太久的。
  也不知道他们一家去了盛京那种“掉一块砖都能砸死三五个皇亲国戚”的地方,会被怎样安排?
  第53章 过渡章
  要搬家去盛京的消息,很快就传来。
  黎成周回来与宣蓉商议,他们前往盛京的路线,是要先走一段水路的,而张家坝就有码头。
  往张家坝去虽然也算是绕了路,可一来只是稍微绕一点,二来那是他们的老家。
  离开这么久,他们要回村里去看看吗?
  要说村里有什么人值得他们惦记,那就是黎成周那几个好兄弟了。
  ——不论是黎成周的父母兄弟还是宣蓉的亲爹后娘,他们之间都不太有感情。或许偶尔会想起有那么一个人,却绝不会为他们而忧心忡忡。
  “要是顺路回村里看看,也是好的。”宣蓉道。
  不仅仅是有黎成周的好兄弟们在村里,便是她也想回老家去看看。
  人呐,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就算那里明明也没什么值得惦记的人,甚至在那里也曾有不少不太好的回忆,但那里是老家,离开的久了,如今有机会回去看看,他们难免越发的按不住那份心思。
  但大人的情绪,显然是影响不到小孩子的。
  别说黎淮川和黎淮月两个不足三岁的孩子,对所谓的老家根本没有印象——他们不论是怀上还是出生,都已经搬了新家。
  于他们而言,这就像是去郊游,每日里一睁眼都能看到新景色。而且,第一段路程前后一共花了不到十天,又是水路居多,俩孩子也并不晕船,倒也不觉得疲累。
  他们回来,并没有先遣人报信,所以下船时,围过来的只有一些找活做的脚夫、力工。
  过去了几年,这帮人早已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且这便虽不是主战区,但到底有些影响,不论是从衣着上还是百姓们的面容上,都能看出许多痕迹。
  而黎家一行人,这几年虽也为生计忙碌,却要多一份安稳,少许多愁苦,精神面貌可比他们不知好了多少倍不说,通身气度也是不同寻常。
  所以别说是张家坝上这些劳碌不已的力士、脚夫,已然不认识曾经共事过的黎成周,便是进了落花村,曾经的好兄弟李同与方孝全,看见一行人的那一刻,也满是不敢相认。
  其实,仅面容上来讲,黎成周并无多大变化,顶多是眉眼成熟几分。毕竟当初离开时,他已经是个成年人。
  只有小孩子们,莫说是一年一个变化,便是三五个月不见,那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见面时,李同和方孝全家的儿女,也已是能满地跑的年纪。
  倒是能跟黎淮月和黎淮川玩到一起。
  大人们坐在堂屋中说话,小孩子们聚在一起玩闹,只有黎淮星这个假孩子,一时不知该往哪里加入。
  他索性就到村子里转转,看看一别几年,这落花村有了怎样的变化。
  榨油坊不但干的热火朝天,这占地也越发的大了。
  ——最初这榨油坊是他家住的那旧屋改的,就在他家新房的前头。
  如今的榨油坊早已换了地方,由油坊公中出资、村人出力,划下好大一片地方正经而规划清晰的建了房子。
  还有扩大了的豆腐坊,是那些学了豆腐做法的人家合伙开办的,一方面是受到榨油坊“人多力量大”的启发,一方面也是因为市场的需求,他们小家小户的虽然也能挣钱,却是供不了那么大的市场。
  ——豆腐坊如今也不只是卖豆腐,其他的、易做的或有些技术要求的豆制品,都在售卖。
  这其中的利益分配,就不是黎淮星该思索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