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46章
作者:黎因浅墨      更新:2025-04-08 09:08      字数:3267
  说着,他看向宣蓉,如果请了这些大姑娘、小媳妇的来做活,就要她多出面些了。
  “顾忌着男女有别的话,咱们完全可以将活计分开。”
  他新房圈的地可大,这会儿除去了正屋,也就是住的这地方,前后左右都有大片的空地。
  拉糖和搅酱这些力气活,找三两个青壮就可以。
  剩下的,就都找婶子、嫂子们,做活还比男人们细致些。
  此前宣蓉还动了养点鸡鸭甚至是猪的心思,他们家后院就留出了大片的空地,但是现在要扩大生产,就不能养这些了。
  一来是需要占地,二来也是鸡鸭猪这些牲畜,总归不是那么干净。
  被黎成周拜托的宣蓉,这些念头在心底转了转,重重一点头,表示黎成周既然决定好了,她就一定支持他。
  他们家一招人,就算不冲着偷学秘方,也是很多人想要来干活。
  特别是宣蓉说了,这次的活不用太多的力气,妇人们也能做。
  一时间,小贩们是不来黎成周家了,黎成周家的门槛都要被那些妇人们踩塌了。
  等小贩们收到消息,说是落花村的油坊和黎成周都安然无恙,东西也继续售卖,前来看情况的时候,险些都没有挤进去黎家。
  要不是都是些妇人,他们都要以为这些人都是来跟他们抢生意的。
  这几天黎家的货和落花村的油都没有补充,有些货郎都不好多卖,就想着坚持几天看看情况。
  没想到还真的等到了峰回路转,这时就难免问起落花村的人,那日到底是什么情况?
  ——对于户籍的事情,他们这些小贩当然是了解的最深的。毕竟他们要做买卖,却不想改籍。
  不仅仅是改籍是影响子孙后代的大事儿,也不仅仅是税收的改变,还因为他们根深蒂固的农家人观念,有地才有根。
  他们迫不得已做些小买卖谋生,可不想丢掉自己的根。
  眼见着黎成周被官差带走,还是因为户籍的事情带走,他们这些天做买卖都心惊胆战起来。
  现在一听落花村的村民说起黎成周回来时的威风模样,不禁艳羡之余,又觉得不可思议。
  “那,你们这户籍到底改了没改?”
  小贩们更在意这个,不知是谁问了出来,一时周遭都静了下来。
  “改了呢,改了我们三叔公的。”村人道。
  “黎成周家是改在了他小姨子的名下。”
  油坊落在村中族老的名下,大家还能理解,但黎成周家的生意都落在了小姨子宣姝的名下,大家可就费解了。
  不少人道:“那就不怕这小妮子以后强占了这些?”
  有人说这一个小丫头片子能占什么去,但又有人说,这小妮子日后总归是要嫁人的。
  ——就冲她名下这般多家产,少不得招人惦记。虽都知道是替黎成周记名的,可只要好好谋算,未必不能搞到手不是?
  有些人不免说黎成周做的大意了,既能落在女子头上,那不如落在媳妇的名下,总归还是他黎成周的生意。
  他们这里的生意越发的大,被推出来的黎淮星听的清清楚楚。
  推他出来的宣姝自然也听见了。
  她很想说一句“她才不会谋夺姐姐、姐夫的家产”,不论她日后嫁不嫁人,都不会这么做。
  可是,她一个人又怎么说的过那么多张嘴?
  在她沉思的短短时间里,那些人都已经说到日后她谋夺了家产,黎成周将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地步。
  第33章 小学生的末日之始
  黎成周他们只以为动手的是长兴镇油坊和罗家,并不知道其中宣于氏和宣大牛也掺和了一脚。
  但是,宣于氏和宣大牛可谓是与虎谋皮,自己已经遭到了恶果。
  而黎成周他们,大约是在县老爷那里挂上号的消息走漏了,此后一直顺风顺水,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这些消息不至于让乡绅们对黎成周这么小人物巴结,但也知道没有大矛盾的情况,不要去招惹黎成周。
  黎成周这个小子不可怕,甚至骆管事也不多难搞。难搞的是骆管事那背后的势力,让县太爷都毕恭毕敬的。
  真要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他们必然也敢放手一搏,毕竟只是震慑了一个县太爷罢了,他们不少人家也与其他官员熟识。
  但就黎成周的这“小打小闹”,能叫他们到“生死存亡”的时刻?
  他们又不卖油,反倒是黎成周这便宜的油,也给他们带来不少便利——他们自己吃喝当然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还有下人不是?
  下人那里的开销少了些,节省下来的不还是落到了他们的口袋里?
  何况黎成周还有许许多多的新鲜东西,什么腐乳、大酱、酱油等物,吃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些乡绅老爷们的餐桌上,也渐渐少不了这些东西。
  一开始说扩大生产,虽说村长和族老们都被说的动心、老夫聊发少年狂,可等冷静下来,看这村民热火朝天的开始建起了新棚子,他们难免开始担忧。
  步子一下迈得这么大,会不会卖不出去?
  虽说油一时半会儿的也不会坏,虽说豆油的成本不高,可也经不住货品积压啊。豆油积压了,可就等于他们没了钱进展。
  ——他们以落花村里种植的豆子为主要原料供给,但也会收一些别的村子里的豆子。一来是亲朋好友托卖的,二来也是有人拿来换油的。
  那多出来一点点豆子,虽也让人觉得有些心疼,可也好过给出去铜钱不是?
  这些田地里能搜获的粮食,在农家来说,是要比地里收获不上来的东西贱价的。
  村长和族老们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忧,却又不好表现出来,只有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唉声叹气。
  却没想到他们虽是扩大了生产,可来采购的小贩也更多了。
  而且,也有些大户过来,一次就拉走了不少的豆油。
  ——他们自己来拉,既省了小贩中间过一手,也自己有车,包了运输。这样,豆油的价格不但与小贩进货的价格一样,还因为一次买的多,又抹了零头。
  落花村的村民喜气洋洋,周围村里,已经定下了能来上工的青壮,也同样是兴高采烈。
  但宣霖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最开心的,因为霍徵答应送他的书已经送到了。
  他原以为有那么三五本的,已经是了不得了。
  可骆管事的手下趁着来运油的时候,给他拉过来的却是一个三尺有余的木箱,里面装的满满当当。
  宣霖都看愣了,一时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里面的书籍如霍徵所说都是旧书,都有翻动的痕迹,但每一本都保存的极好。
  霍徵的字迹也是极为有风骨。
  宣霖不知道该怎么说,但那每一个字都很是好看,让他忍不住轻轻抚摸。
  箱子里除了旧书,还有三只笔杆莹润的毛笔,狼毫、兔毫与兼毫各一支,一方砚台,宣霖不懂它的材质,但触手细腻,雕工虽是简单,却大气质朴。
  还有一盒墨锭,上下两层,包裹的整整齐齐,共是八块。
  最后就是数量不少的纸,白皙细腻的纸质,是宣霖读书以来,见过最好的。
  看到这些东西,宣霖原本激动的心绪反倒是平静了下来。
  因为这些东西,太贵重了。
  他想去找那个已经去油坊的车夫,这些东西他不能收,虽然现在他还没学到“无功不受禄”,可他也知道不该收人贵重的东西。
  能够抄写有着霍徵认真注释的旧书,对他来说已经最大的幸事了。
  却在这时发现纸张下压着一封信,写着他的名字。
  当初说送书,霍徵就已经看出了宣霖的性子,怎么会送了这些东西之后,还什么话都不留呢?
  但,留的也不多,一句劝学的诗句和一句会来考他学问的话罢了。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宣霖轻轻念着,他毕竟才启蒙了《三百千》,虽聪慧,可对这句诗的理解也朦朦胧胧的。
  大抵是叫他要勤奋好学,不可懒惰吧。
  对着这个箱子看了许久,宣霖又将笔墨纸砚都放了回去,咬牙要将箱子搬回自己的屋子里。
  正在给黎淮星擦手的宣姝一见,连忙过来帮忙,这对宣霖和宣姝这俩小孩来说,可不是轻巧东西。
  ——如今文字虽不再记录在简牍之上,可装满了书籍的箱子,重量也是不轻。
  方孝全打旁边多,一伸手就将箱子捞到手里,一边往宣霖的房间里送,一边问他打算放在哪里。
  宣霖一边感谢,一边指着他准备安置箱子的地方。
  方孝全打量着他,最终说道:“小霖我跟你商量一件事。”
  这事儿说来是他家占便宜,但是他觉得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事儿需要帮忙还是得说,至于成不成的,那都可以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