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作者:
黎因浅墨 更新:2025-04-08 09:08 字数:3306
黎淮星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理解的,大抵这个月份的小孩都到了看“新鲜”的时候吧。
反正宣蓉既然知道他要出去,他也就继续表达着自己的意思。
方孝全道:“嫂子你就趁天不热,带他去转转。”
“这也没剩多少腐乳了,我一会儿卖完了就去蒸豆腐。”
熬糖的事儿他也会做,这方面黎成周根本没瞒着他,不过他们之前做好的糖还剩下一些,今天是打算好了不做,后天做完后,第二天再带上新鲜的糖去赶集。
——这些一直忙碌着,也要找机会歇一歇了。
宣蓉看宣姝和宣霖也催他,便拿上一把蒲扇,既能遮挡太阳,又能驱赶蚊蝇,还能不时扇几下风,抱着黎淮星就出门了。
还没走出去多远,就看到了一群半大小子不怕热的挨家挨户的跑,说是村长召人去村中大树下。
之前,村长宣布黎成周教大家做豆腐,就是在那召集的人。
当初宣蓉还躺在床上,还被后来聚到她家去的、浩浩荡荡一群人给惊到,现在想来,事情仿佛发生在昨日。
但眼下,她可以抱着日渐白胖的儿子,走在林荫下,而村民们看到她,也和善的打了个招呼。
甚至有人问她,知不知道村长这次又要说什么。
“难不成是你家成周,又要教大家点什么?”有人这般说。
但这话一出口,便有人啐他。
这些日子,大概还是天气热闹得,一来是豆腐不易保存了,二来是大家只惦记着地里的庄稼,属实没心情吃喝了,豆腐实在是不好卖。
——最好卖的那一段时间里,有些人家的豆渣都没地方堆,哪怕是知道能混点杂粮面做饼子,人也吃、鸡鸭也吃,还是没能吃完。
眼下却是不行了。
有些人就想着,哪怕黎成周不愿教他们做腐乳,那至少收他们家的豆腐做腐乳也好啊。
也是有人后悔当初没向方孝全那样去拉拔一把黎成周的。
当然,也有人眼红,却又不敢上黎成周面前说什么得罪他,背地里去寻李同那妻子嚼舌根,说黎成周带方孝全赚钱,却不带他们家李同。
这一切,宣蓉倒是不晓得,她不是在家忙活腐乳、针线,就是带孩子——她儿子已经是最好带的孩子了——便是家里还没有田地,又哪有空闲出去闲磕牙。
宣蓉笑笑,不回那人的话,只说道:“我也不知道村长要说什么,不过,成周确实有事去找了村长,不知道是否相关。”
她说完全不知道也不好,毕竟到时候村长要说水车的事儿,人家一打听也知道黎成周干了啥。
一听她这话,不少人心思就活络了起来。
黎成周这些日子又是做腐乳又是麦芽糖的,他们可都看见眼里,虽说一块一块的价格也不贵,可他家那出货量可不小,一早上都是人来人往的。
——豆腐虽然不吃了,但带着咸味、辣味甚至是酒香的腐乳还是要吃的,又下饭、又省盐。不吃盐,人可是要没力气的。
这就让不知多少人眼红黎成周家,还觉得他只教那累人的做豆腐手艺,却将真正赚钱又轻省的手艺,捏在了自己的手里。
黎淮星虽然是个小孩,可也正因如此,哪怕他看过去,很多人也不会特意遮掩神情,也就让他看到了多少人都是这样的“恨人有”的龌龊心思。
说实话,心里很不痛快。但是在人家没做什么的情况下,又真不好“先下手为强”,毕竟眼下是古代,不是现代那门一关,可能邻居都几年见不了三五年的环境。
生活在这里,要顾忌“人言可畏”,要抱团。
黎淮星眼睛骨碌一转,有了个主意,说不定能让他加快用上卫生纸的脚步。
但在此之前,想要推广水车的村长,被人怼了一波。
第20章 就酱吃
天太热的时候,是不适合浇水的,因为哪怕你凉水教下去,也会因为地热而变成温水、热水。
再壮实的苗也经不住这么虐待。
所以农家浇水,都要抢在清晨和日暮西山后——傍晚其实也不那么好,因为晒热的地,不会特别快的降温下去。
特别是他们只能挑水来浇,没有大量的水,很容易被地热蒸腾掉,作物也吸收不到多少。
所以在这将热未热的时候,村长叫人,虽大多数人不在家中,但等了一等,人也就来的七七八八了。
村长也不在等下去,这也是不是收税那般的大事儿,谁要是没来,待别人回去一议论,他也能差不多都知道。
——在村里,就没什么秘密可言。
这一次,黎成周却并没有领头,在村长和李同的“一马当先”之下,他似乎只是来早了一些罢了。
等看到宣蓉抱了孩子过来,他则是快手快脚过去接过孩子,还颠了颠,似乎对黎淮星如今的重量,感到满意。
黎淮星抿抿唇没出声,只盯着村长那边看。
边上倒是有村人夸了黎淮星几句。
虽都知道他是不足月生下的孩子,却没想到长的这样白净讨喜,这些日子养的越发有肉了。
宣蓉笑着应和两句,就见村长要说话了,连忙不再搭腔。
村长清清嗓子,示意大家安静,又叫自家儿子和李同一人一边将那翻车和筒车,都举起来让村民们看见。
解释一番这东西的作用,又道:“这俩是给大家看模样的,真正的筒车和翻车,体型都是不小。”
要是太小了,也只能摆着看。
不过太大了,纵然木匠能做,村民们也舍不得花那老多钱。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得考虑使用环境。
这一点,在筒车和翻车有望做成的时候,李同和他二师兄就分辨去看了澄河溪的两岸,估算了两边需要的不同数据。
——澄河溪的两岸,有着落花村和长溪村的大多数农田。
这时一说筒车和翻车的作用,不少人家是心动的,虽说要花些钱,可如果地里的庄稼都颗粒无收,他们连今年只怕都活不过去。
但也期望这价格不要太高。
村长道:“我的意思是,这东西大,汲水量也不小,只要下水的位置合适,就能没日没夜的带上水来。”
“所以也不用家家户户掏钱买,只要看好位置,几家合伙用一个也是可以的。”
到时候这钱往几家头上一摊,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一听还能这般,大家就更有兴致了,不少人问出最关心的问题,直接说多少钱吧。
至于这东西的用处?他们相信村长既然说了,那肯定是真的能汲水的。
要是不能?嗐,他们这不还没下定决心买吗?
村长一边说,一边示意儿子和李同,将筒车和翻车都演示一遍,解释道:“这东西根据用料找木匠做。”
“大家也知道不同的木料,价格也不同。当然,用来做筒车和翻车的木料,也不需名贵,却也需要结实一些。”
“毕竟是大件儿,大家也不想用个三两年的就不能用了。”
翻车还好一些,能搬回家去妥善储存,但筒车立在那里可是风吹日晒,不论是木材的不合格还是工艺的不合格,东西都会很快损坏。
农家人买东西,就喜欢花一次钱能得到长久的实惠。
——当然,前提是这钱也别太离谱。不然他们也宁可凑活着,也不愿花这钱。
眼下就果然有田地离着澄河溪近的人,在心底盘算着,反正他们家离得近,浇水也不费太多时间,没必要花这一笔钱。
甚至还有人想,等着水道真如村长所说的搭建起来,那只要从他们家的田地边过,他们还能弄不来水?
村长不说了解他们每一个人,但能做出那种“损人利己”事情的人,他心里都还算有数的。
——每个村里都总有那么些人的,也说不好是好竹出歹笋,还是谁家的风水被坏了。
“因为不是挖水渠,所以这水道搭建好了之后,未免漏水、断连,你们哪几家买了这水车,也得商量着留人轮流看着。”
当然,也就是眼下这光景,地里庄稼正是紧要的时候。等下了雨或是不缺水的时候,也就不太在乎这水道中有谁用了水了。
但也确实有人想到,若是自家出了钱,旁人家没出钱却从他们家的水道用了水,让人心里多不痛快。
一时,村民之中像是水开了锅一般沸腾。
“而且,也说不好就会继续干下去,说不得过几日就下雨了呢?”
一听那价格,有人就忍不住嘀嘀咕咕。
特别是知道李同的师父那边发生什么的人家,话虽没明说,但神情里多少带了几分李同是否来揽钱的意思。
——黎成周这次没有出这个头,并非是怕这件事情,这方面他也早与李同提过。他没出头,完全是因为不该什么事情都落在头上,坏事不该,好事也不该。
李同纵然会被村人一时的议论,但若是因筒车、翻车救了大家的收成,这便是极大的风头与恩惠。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