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0章
作者:黎因浅墨      更新:2025-04-08 09:08      字数:3294
  不过,煲仔饭最好是现做现吃,否则锅巴就不脆了。
  “这,周哥,是不是大家都不知道这煲仔饭是什么啊?”一边的方孝全看着人来人往,煲仔饭却无人问津,不禁有些着急。
  他这边竹筒饭已经卖出好些个了。
  虽然大家会早起准备饭食,可来何庙村的路也不近,不少人逛着逛着就会饿了,竹筒饭既然不贵,也就有人愿意吃上一个,何况这竹筒饭里还有肉味呢。
  宣氏的绣品也有很多婶子、小媳妇看,也卖出了好几个。
  只有黎成周,兜着怀里的黎淮星,父子俩站在摆在简陋木桌后头,都快闲的打瞌睡了。
  他俩侧后方还放着一个破瓦罐,一方面是给黎淮星热着米汤,另一方面也是不敢熄火。
  要是人家要吃饭了,他却耗费半天在点火上,人家能有耐心?
  黎成周看着这人头攒动的画面,一狠心,点燃一个火盆,将一份配好的煲仔饭里倒入水,开始做饭。
  杂粮糙米也是事先泡过的,为了口感更好也为了更方便熟。
  方孝全一愣,这也没来客人,黎成周这会儿做什么饭?
  “反正也快午时了,这锅饭咱做了自己吃。”黎成周道。
  方孝全连连拒绝,这煲仔饭要价可是不低,那酱料里还是有着蜂蜜水的。
  就算他们要吃午饭,那吃竹筒饭不就好了?煲仔饭要留着赚钱的。
  煲仔饭的汤汁,其实需要生抽、蚝油等,但这些不但黎成周没有,简直是这个时代都没有——至少落花村周遭都没有,黎成周听都没听过。
  而黎淮星教黎成周做的酱油,不提最后成不成功,都才刚下缸,根本解不了这燃眉之急,只能又做了一个简单版本的。
  这蜂蜜,还是黎成周和方孝全上山寻摸了快三天,才找到的,份量还少。
  大虞朝也没有菜籽油,植物油方面只有胡麻油、亚麻油,落花村这边吃胡麻油多。当然,油的价格也不多便宜。
  “咱们这些菜都是洗干净的,也不好揭了盖布,免得沾了灰尘。那要是想要大家知道咱们的东西好吃,就只能先吃一份了。”
  黎成周解释,手上不停地忙活,香气很快就散开。
  等饭到了八成熟,要焯水的配菜也好了,他便将一小把泡发的蘑菇碎、一小勺腊肉粒均匀的铺到米饭上,再放上一颗鸡蛋。
  他们自己吃,每一份配菜都放的格外的少,说是铺盖,其实米饭都没有遮盖严实。
  宣氏本还打算叫他不必再放鸡蛋,毕竟一个鸡蛋也有半文多钱,但黎成周的手实在是快。
  这是农家鸡蛋,也没有无菌的条件,所以黎淮星一再交代要做熟了吃。
  盖上盖子,沿着锅边再淋上些许的油。
  这会儿不少人不但被香味吸引过来,也被他这稀奇的操作吸引,但一时又不知从何问起,只看着。
  等时间到了,黎成周接开盖子,放上焯过水的一小把菘菜(青菜)、将早就配好的料汁舀上一小碗,均匀的淋到米饭上,顿时原本就勾人的香气更上一层楼。
  离得近的众人只觉得“嘭”的一下,随着热气的蒸腾,那些香气就争先恐后往他们的鼻子里钻,根本不用他们吸气似的。
  方孝全手脚麻利的帮着端开小陶锅,将没烧完的柴用灰埋好——黎成周现在买不起炭,都是自己烧柴的时候,用灰焖了柴,用那半柴半炭的炭来用。
  这是农家人的生活总结,并非是会烧炭,毕竟都不能保证成功率与出炭率。
  大家就看着黎成周用勺子将米饭翻拌,一块块金黄香脆又沾染汤汁的锅巴被翻了出来。
  黎成周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虽说煲仔饭做了几次,对火候的掌控有点印象,可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他还是很有压力的。
  要是生了、糊了,他这生意可就没得做了。
  他示意方孝全帮忙将饭菜都分装到小碗里——一锅饭他们两个大男人加一个宣氏,肯定是不够吃的,但也不能紧着煲仔饭来吃。
  还从瓦罐里掏出配饭的萝卜干,这又是他从神仙老爷那里学来的手艺,换豆腐的时候,跟有地窖的人家换了点冬萝卜,尝试好几回才有了两罐味道、口感最好的。
  ——那些失败的也不是不能吃,但肯定不会拿来卖,败自家的口碑的。
  黎淮星只能看着这三人吃,毕竟他还是个婴儿啊,就算是有再强烈的欲望,他爹娘再溺爱他,也不会给他吃煲仔饭。
  那跟要他小命有什么区别?
  可是让他天天、顿顿喝米汤,跟要了他的命又有什么区别?
  好在,很快黎成周就没法吃了,黎淮星恶劣的在心里拍手。
  因为他们几人这一场“吃播”,那是真的吸引来了客人。
  闻着香过来的人,还在心里想,这一锅到底是谁买下的时候,就见这卖饭的自己吃了。
  嗯?自己吃了?
  好几个舔了舔唇,喊叫起来,叫黎成周快别吃了,赶紧着做生意了。
  “就是,咋个还自己吃起来了,买卖还做不做了?”
  “这个什么饭,到底多少钱一份,给大家说一说啊。”
  虽然香,让不少人心动,但那看着也就是加了些肉粒的杂粮饭,如果价格离谱,那他们就立马远离自己,只要闻不到味,他们的口水肯定会很快就平静下来的。
  黎成周道:“这么大的一锅饭,配菜要比我们自己吃的分量多,一锅只要十文钱。”
  他一边说,一边还用勺子给大家比划分量,“菜也是可以另加的,这样一勺的肉粒是两文钱,鸡蛋是一文钱一个。”
  “加了肉粒或者鸡蛋,都可以再多加一些菘菜。”
  蘑菇粒就不能白加了,毕竟这干货虽然遇水则发,可存量太少,他怕一旦加了就没了。
  ——当然,因为没钱,换得的腊肉也少,所以要是有人“大加特加”,也会很快就没有了。
  但先说了可以加,并且讲清楚了价,也好过到时候买的人非要掰扯肉粒的分量。
  他们盛装的勺子,都是大小同一的,都是装满一勺子。
  赚钱,他们绝对是诚心的。
  价格一出来,有不少人有些退却,十文钱可不少了,一升(3斤)糙米也三十六七文呢。
  他们估摸着这一锅饭的糙米也不过是三两米,还是吸饱了水之后,虽然还有不少的肉粒看着值钱。
  但有人退却,也必然有人经不起诱惑。
  黎成周道:“今天第一天试做,所以一共就准备了二十锅,多了就没有了。”
  “哦,只剩十九锅了,我们刚吃了一锅。”
  ——其实就二十锅,他们都担心卖不完。特别是现在已经午时二刻过了,他们还没卖出去一锅,心底哪能是不着急的?
  但黎成周的语调还是有点“漫不经心”的味道,一点也不急切。
  而本就有些蠢蠢欲动的人,一扫周边人的数目,听到“只剩下”这三个字,顿时就抛开迟疑,这个喊要一锅,那个喊要两锅。
  要两锅的,当然不都是自己吃,而是带着家小来的,他估算着那分量,分给小孩吃一些,他不会吃饱,却也是七七八八了。
  他家境还算不错,大钱拿不出来,但这种偶尔在外吃二三十文一餐的开销还是支撑得起。
  他媳妇也没多说什么,在方孝全的招呼下,到边上坐下。
  这桌子当然是从他家搬来的,还去李同家借了一张,毕竟做生意,总不能叫人蹲在地上吃饭食吧?
  不过也就这两张桌子了,不是再借不到,而是借多了他们也带不过来。
  ——就这些,还是方孝全借了他二叔家的板车,跟黎成周两人轮换着拉过来的。只是人都不舍得花牛车钱,要是再加上这些东西,车费就更花不起了。
  黎成周他们直接吃了一锅,倒确实是吸引了不少人,但真正动心买了饭的,一共也就卖出去了七锅。
  还有两家是要了两锅的,这会儿两张桌子也算是坐满了。
  但只要是卖了出去,黎成周他们就是开心的,一连点燃几个火盆、炉子来做饭。
  虽然料和酱汁都是配好的,但是火候方面,还是得黎成周才掌控——虽然他也不能说是手拿把掐,但比方孝全要镇定的多。
  宣氏倒是想帮忙,但是吃饭的那些人里有几个婶子,想看看她这边的手帕和发带,她也只好招呼着。
  倒是能抱过黎淮星,让黎成周能方便行动。
  黎淮星就看着那婶子带着的女儿,两眼亮晶晶地挑选着发带,等发现自己被个小孩儿看着,倒也不躲,反倒是笑嘻嘻的逗起了黎淮星。
  想来也是。宣氏的发带虽然卖的不是很贵,但到底用心只做过,一根也要两文钱到五文钱不等,能舍得买给女儿的人家,女孩应该不至于过的太差吧。
  ——这些发带都没有特别鲜艳的颜色,毕竟这个时代的染色技术有限。发带上的花样全来自于宣氏的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