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73章
作者:三两盐      更新:2025-04-08 09:08      字数:3245
  秦知悯不动声色地挪近了些,揽住叶云樵的肩膀,让他靠在自己肩上好好休息。
  叶云樵轻轻打了个哈欠,没有抗拒,闭上眼睛,陷入了浅眠。
  秦知悯看着他良久后,微微偏了偏头,目光落在叶云樵后颈那片红晕上。
  颜色已经浅了许多,但依旧温热。
  他伸手轻轻碰了碰,低声问道:
  “下次,我可不可以不问?”
  直接亲你?
  叶云樵的呼吸绵长而平稳,像是已经睡熟了。
  秦知悯以为自己得不到回答。
  然而,在漫长的沉默之后,叶云樵轻轻开口,声音极低,像是梦呓,又像是回应:
  “好。”
  第59章
  到了次日下午。
  叶云樵看了一眼窗外, 天色晴朗,春风和讯,洋溢着初春特有的温暖气息。
  今天的天气很好,没有丝毫要下雨的征兆。
  所以当车子停在考古研究所前, 秦知悯提醒他带上伞时, 叶云樵只是笑着摆了摆手。
  “用不着。”他扶住车门, 眉眼弯弯, 眼底盈满春光, “如果下雨的话, 你就来接我。”
  他的语气轻松随意, 带着一点慵懒的依赖。
  那种在秦知悯面前事事有分寸, 时刻注意不去麻烦他的模样,早已悄然消失不见。
  秦知悯看着这样的他,眼眸里浮现笑意。
  “好。我来接你。”
  “晚上见!”叶云樵关上车门,迈步向前走去。
  车内的世界重新归于安静。
  秦知悯的手扶住方向盘, 低头拿起手机,屏幕上是一条杨秘书刚发来的消息。
  “秦总,已经预约好了进看守所的时间。另外,您交代接洽购买的那副字帖已经到了, 您看……是放在哪里?”
  杜荣现在关押在江川市看守所,他身上藏着许多还未交代的秘密。
  而他有很多手段,能够让杜荣心甘情愿地说出来。
  至于那副字帖……
  秦知悯冷峻的眉眼柔和了几分, 他回复了一个地址,又补充交代道:
  “送到这个地址去。”
  发送完消息,他将手机放在一旁,目光透过前挡风玻璃,追随着叶云樵的背
  春光正好, 他步履轻快,阳光洒落肩头,像是从千年的画卷中走出的谪仙。
  秦知悯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思绪微微恍惚。
  阿樵……
  很快就要看到那卷竹简了。
  那卷由他亲手写下、跨越千年的竹简。
  -
  另一边。
  叶云樵对考古研究所是一回生二回熟,他在门卫室登记了身份证,便顺利进入。
  但今天所里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同。
  四周寂静得落针可闻,他走了许久,却一个人影都没见着。
  他皱着眉,心里生出些疑惑。
  人都去哪了?
  快走到目的地时,他终于看见两个人。
  童同和纪嘉章正窝在角落玩游戏。
  童同昨晚输得一败涂地,此刻还在不甘心地较劲。
  只见他急忙比划了一把,却又输给纪嘉章了。
  童同崩溃地抱住脑袋,正好余光瞥见走过来的叶云樵,立马喊了一声:
  “叶哥,来了啊!”
  纪嘉章也笑着招呼:‘叶哥!’
  “下午好啊!”叶云樵走近,打量着他们的脸色,“你们头还痛不痛?昨天晚上你们喝了不少。”
  童同憨厚地摸着后脑勺,嘿嘿笑着:“不痛不痛,我酒量贼好!”
  也不知道昨晚扒着车门,死活不肯上车的醉鬼是谁。
  纪嘉章无奈地摇了摇头,站起身来,领着叶云樵往研究室方向走,还顺道给他打了个预防针:
  “今天来的人有点多,叶哥你得先做好心理准备。”
  嗯?
  人很多?
  叶云樵听着他的描述,有些摸不着头脑,知道当他真正走到研究室门口时,终于明白了纪嘉章话里的意思。
  怎么会这么多人?!
  他一眼扫过去,研究室里乌泱泱挤满了人,几乎连转身的空间都没有。
  他恍然大悟,为什么一路上研究所显得空空荡荡,原来所有人都聚集在了这里。
  徐辛树从人群中艰难挤出,一见到叶云樵,立刻伸手将他拉了进来:“大家让让啊,留个通道出来!”
  一边挤着,他一边向叶云樵解释:
  “印章和竹简找回来之后,怕再出什么纰漏,我们就把它们转移到研究所来了,还专门安排了值班人员看护。结果……”
  他顿了顿,有些无奈:“所有人都好奇得不行,想知道竹简上写了什么,墓主到底是谁,所以全都跑来看热闹了。”
  穿过拥挤的人群,叶云樵终于来到研究室中央,梁锦苓正站在那里。
  她看着他,露出温柔的笑容:“云樵来了啊。”
  叶云樵微微颔首,问候道:“梁馆长好。”
  梁锦苓点了点头:“你去看看吧。”
  叶云樵再度颔首,然后转过身。
  所有人的视线都随着叶云樵移动,等待他揭开那份秘密。
  拥挤的人群为正中央留出了一片空地,空地的桌子上摆放着三样东西。
  四周的人群压低了声音,小声议论着:
  “这明景到底是谁啊?”
  “我也想知道,他到底干了啥,为什么死得这么惨?”
  “哎,我查遍了各种资料,愣是没找到这个人任何痕迹。”
  这些议论声轻轻飘入叶云樵的耳中,却又很快消散,被周围逐渐升腾的安静取代。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桌上的三件物品。
  先是落在那份骨架鉴定报告上,在骨架图片上稍作停留后,又移向那枚自己亲手雕刻的印章。
  最后,视线停在了那卷静静躺在中央的竹简上。
  竹简依旧卷起,像是沉睡的故事,锁住了漫长岁月的记忆,等待着被人开启。
  叶云樵半阖眼眸,深吸了一口气,心中竟然生出几分紧张。
  他在绥朝的记忆,终止于生命的尽头。
  除此之外,就是因为陶罐碎片而闪现的片段——
  秦知悯沉默地抱着他的尸体,眼神如同燃尽的灰烬。
  从那之后呢?
  从那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他都无从知晓。
  他隐隐约约猜得到,或许竹简是秦知悯放入的,但他不知道竹简里面是什么内容。
  他迫切地想知道。
  千年前的秦知悯,在那风雪消散后,究竟留下了怎样的答案。
  他的目光凝视着竹简,时间被拉长成无尽的等待。
  终于,叶云樵向前跨出了一步。
  这一步,踏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界。
  跨越了时间的屏障,穿越了千年的时光。
  从公元2024年,回溯至公元397年。
  他的手触上竹简的边缘,指尖沿着卷起的竹片缓缓展开。
  竹简发出细微的“吱呀”声。
  那声音是记忆的齿轮,正在缓缓转动,将长河中的碎片重新拼凑。
  随着竹简逐渐展开,叶云樵看到了那些以绥朝祭文写下的字迹。
  他凝视着第一行,屏住呼吸,轻声随着视线念了出来。
  而就在那一刻,整个研究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因为竹简上的第一句话,如同雷霆击中大地。
  “叶云樵,字明景。”
  代州江陵人也,生于绥朝承明二十九年。
  其貌美皙如玉,顾盼烨然。通君子六艺,尤擅书画。
  其父叶琸,举人,教私塾,平生乐善好施;母宁为兰,设女学,德被乡里。夫妻情深,家风仁厚。
  云樵年六,父母因疫并亡,家道中落。寄养于大伯之家,财产尽被夺,冷遇颇多。然云樵性坚韧,执志读书,以佣工谋学,未尝稍懈。
  年十三,文名为太傅方观南所识,拜为弟子,得尽传其学。
  宣治九年,年十七,登状元及第,为绥朝开国以来首位平民状元。
  试博学宏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三科,皆甲等,授翰林院修撰。其文辞典雅,深得世誉。
  在职七年,云樵修书撰史,起草诏令,制礼乐制度,无一疏漏。
  每岁随太常祭宗庙,事繁而谨,七年未失一礼。
  凡与之接者,皆叹其德才兼备。
  云樵既任翰林,又体察民间疾苦,所言多切于时弊,推动施行诸多惠民之策。
  授皇子、公子课,言治民之道,教以明洁刚正。清阳长公主燕绥幼时从学于云樵,受其影响甚深,尊之为师。
  宣治十二年,行冠礼,方观南为之取字“明景”。
  云樵虽才名赫赫,然不幸值党争之祸。宣治十六年,因权相庄云客构陷,与师方观南、友谢玄青同遭诬谤。
  方观南死于诏狱,谢玄青覆舟殁海。
  云樵屡遭贬斥,然不改其志,历两年搜集庄氏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