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11章
作者:蒹葭是草      更新:2025-04-06 12:41      字数:3727
  
  “宜妃,你别诓我,乾清宫去年放出去的那批宫女早找齐。”太后不客气地哼了一声,“给内务府一百个胆子,缺了谁,也不敢缺了皇上的。”
  她是老了,不是傻了,不爱管事归不爱管事,也不至于被人轻易哄骗了去。
  “啊?是么?”宜妃故作惊讶,问惠妃。
  见惠妃点头,宜妃闹了一个大红脸,还给了太后借题发挥机会:“一个个都这样糊涂,让我如何敢将事情托付给你们。”
  四妃赶紧起身,齐齐跪了下去。
  “太后息怒,不过小选而已,相信太子妃能应付得来。”德妃脸上的菩萨面具被撕掉之后,话说得越来越有技巧。
  这话听来好像是妥协,真正的意思是借着贬低小选来贬低石静能力。
  小选在宫里就那么回事,主持过小选也不能说明什么。
  偏太后没听出来,脸色微霁让她们起来。
  似乎到这会儿才看见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问惠妃:“大冷天的,你怎么把她也带来了?”
  此时大阿哥已然出宫建府,惠妃一大早过来给太后请安,大福晋从宫外赶来,只会起得更早。
  “这不是有喜事,第一个给太后报喜来了吗?”荣妃和宜妃都不顶用,德妃也只会软中硬,还好她带了杀手锏来,惠妃笑道。
  太后果然舒展眉眼,看向惠妃:“哦?什么喜事?”
  惠妃看大福晋,示意她自己说。大福晋红了脸:“皇玛姆,孙媳遇喜了。”
  太后面无表情的脸上立刻有了笑纹,朝大福晋伸出手,将她拉到自己身边坐下:“你这孩子,有喜事让惠妃过来说一声便是,怎么还自己过来了。早起冷不冷啊,用了早膳没有,反应大不大,有没有什么想吃?”
  大福晋一一答了,太后拍着她的手笑道:“先开花,后结果,你这一胎肯定是个阿哥。”
  立刻赏了几包燕窝让大福晋带回去。
  皇子当中成年的此时都已大婚,嫡福晋中只大福晋一个有过生育,其他还没动静。
  如果大福晋这一胎怀是的儿子,将是皇上的长孙,太后怎能不重视。
  倒是太子妃成亲时年纪就不小,婚后半年多还没有好消息,让太后很是担心。
  恰在此时,惠妃含笑说:“她就这点好,凡事不操心,专心在后院服侍大阿哥,这才能一胎接一胎地生。”
  又拿自己现身说法:“不像臣妾天生劳碌命,服侍皇上这么多年只得一个儿子,连个闺女都没有。”
  这话说得中肯,太后听进心里去了,等众人散去,独留石静说话。
  “掌珠啊,不是我拦着你,咱们女人就应该像大福晋那样,在后宅伺候男人,为家族开枝散叶。”
  太后可不是说说就算,直接收回小选名单,劝石静:“女人再能耐,也不能像男人一样劳心费力。心力消耗太多,注定子嗣艰难。”
  四妃当中果然还是惠妃最狠,从前在她面前吃瘪,不过是对方有些轻敌。等回过味来,便是一招釜底抽薪。
  哪儿疼打哪儿。
  石静没有强辩,笑着应是,下午说动苏麻喇姑去慈仁宫给太后请安,拉着太后一通抱怨。
  “我说不让你搬走,你偏不听,非要去毓庆宫跟年轻人挤。”
  太后听苏麻喇姑抱怨完也是老脸一红:“不然你搬回来住,跟我做个伴儿。”
  苏麻喇姑摇头:“我呀在毓庆宫有伴儿,掌珠把大哥儿拨给我,让我给他启蒙。”
  “那敢情好!”太后心中一动,“我没记错的话,你给先帝讲过满语,还给皇上的汉语启过蒙。大哥儿能让你启蒙,也是他福气了。”
  在慈仁宫用过晚膳,苏麻喇姑便将小选名单给石静带了回来。
  “你这样抬举大哥儿,还在太后面前过了明路,莫非想将他记在自己名下?”
  大哥儿活泼可爱,苏麻喇姑很喜欢,可喜欢归喜欢,不能与正事混为一谈。
  “怀孩子这种事越急越没有,你得缓一缓,把身体调养好了才行。”
  当年海兰珠进宫受宠,太皇太后膝下还没有儿子,急得团团转,想尽办法请了太宗过来,依然怀不上。
  直到被海兰珠抢了先,太皇太后心灰意冷,只一次承宠便怀上了先帝。
  “遇喜也有讲究,别由着太子胡来。”之后苏麻喇姑居然拉着石静算起同房日子,跟后世算排卵期差不多。
  被古人反向科普,感觉很酸爽。
  算好了下个月同房日子,苏麻喇姑又趴在石静耳边说起了不同房如何满足男人需求来,从手法到口技到各种特殊癖好,事无巨细,把石静这个后世人听得小脸通黄。
  无实物开车完毕,苏麻喇姑带着石静下了高速:“这个月你好好保养身体,喝些补药,给太子也补一补,等到下个月再发力。”
  见石静脸颊红红,苏麻喇姑脸不红心不跳地开导:“万事以子嗣为重,别总是一味地迁就男人,或者耳根子软,让人哄一哄就给哄上了床。”
  “你身上有热症,太皇太后在世时总是不放心,临终前托付黄院正给你调理身体。”
  苏麻喇姑住进毓庆宫有些日子了,也没见黄院正露面:“不管黄院正是老糊涂了,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奴婢都得去太医院看看他。这个人情,不用白不用。”
  石静向苏麻喇姑道谢,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晚上胤礽回来,把朝堂上事跟石静说了:“于成龙是个好官,但心太急。我跟他说了几遍有我在缺什么也不会缺钱,让他脚踏实地慢慢来。可他不听,疏浚河道的时候一上来就是高强度,结果拨款没跟上,短少民夫钱银,又赶上有人挑头闹事,这才打死人命,引发民变。”
  “于成龙治理河道方法,我听我阿玛说过,前期必须高强度,赶进度,到中期才能一点一点慢下来,收尾时几乎用不到多少银两,平均下来与高筑堤坝花费差不多。”
  这些石文炳可分析不出来,都是后世专家给出的结论,石静直接拿来用了:“既然治理无定河奏疏已然朱批,户部就应该分配好款项,不能拨款出了问题甩锅给别人。”
  掌珠哪里都好,就是人太聪明,涉猎广,不好糊弄。胤礽叹息一声,干脆说实话:“朝廷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户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历史上治理无定河是在两年之后,那时候噶尔丹已然被剿灭,国库稍有盈余。可因为她的出现,改变了胤礽命运轨迹,也改变了于成龙和无定河两岸百姓的命运轨迹。
  改变历史说起来容易,之后引发的蝴蝶效应有时候很可怕,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责任她必须担负起来:“银钱缺口是多少?”
  胤礽说了一个数,石静想想,道:“先用我的嫁妆补,补不上的,找人去催债,把朝臣欠国库的钱讨回来。”
  “治理河道是我的差事,怎么能用你的钱!”胤礽不知道石静小脑袋里都装了些什么,大事上聪明,遇到小事就糊涂。
  现任户部尚书是陈廷敬,兼任詹事府詹士,是他的人。给河道总督府拨款自然极为重视,缺口并不大,用他私库满够了。
  大不了让户部打欠条,等国库有钱了再还。
  为了安抚疏浚河道民夫,他已经拿了银子出去,之所以特意告诉石静一声,不过是怕她心里惦记。
  本想敷衍了事,哪知道根本瞒不住,这才说了真话。
  “不过你也提醒了我,该我承担的,我责无旁贷,不会推诿一分,但该别人承担的,谁也别想跑。”
  民夫哗变这事,固然有治水方法本身问题,也有国库空虚的问题,但更多的原因,还在户部统筹和划拨,以及有人假装民夫带头闹事。
  据他留下侍卫讲,身死的那几个民夫身上都有功夫,他们带头袭击官兵,这才被就地正法。
  世人只道,考科举花费不菲,殊不知习武更贵,普通民夫哪里有钱请师父习武。
  回京之前,他先给陈廷敬写了信,让陈廷敬彻查户部,趁机把户部里钉子全都拔了,同时交代留守侍卫顺藤摸瓜,找到闹事民夫背后主使。
  结果陈廷敬这边才进展到一半,弹劾于成龙折子已然被递了上去。
  所幸侍卫手脚够快,查出幕后主使,而陈廷敬那边也将与此事有关的害群之马揪了出来。
  指使家丁冒充民夫闹事的人,是前户部尚书余国柱女婿。
  在处置余国柱的时候,是他心慈手软,没有祸及其女,才招致今日之祸。
  如今余国柱女婿撞上来,正好连根拔起,永绝后患。
  而户部故意拖延划拨钱款害群之马,是余国柱女婿家姻亲。
  余国柱本人曾是明党的中流砥柱,若说这事与明珠没关系,胤礽不信这些人有胆量给余国柱招魂。
  奈何余国柱已死,再难攀上明珠,胤礽正在想怎样让明党付出代价,被石静一语惊醒梦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