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作者:
蒹葭是草 更新:2025-04-06 12:40 字数:3724
在浴房里要三回,石静嗓子都哑才完事,怎么还有脸说自己让他憋着。
见石静铁了心不配合,胤礽眼圈又红:“你不是想要孩子吗,我也想。大阿哥只比我大两岁,已经有四个闺女,每一个都白白胖胖,甚是可爱。刚才在浴房……都被水冲走,我们再来一次好不好,最后一次。”
男人嘴,骗人的鬼,石静不知在床上听见过多少回最后一次,没有哪句是真。
嫁给一个生殖能力很强的男人是什么感受,就是在床上想给他纳妾,分散火力,睡醒一觉又反悔。
不过生孩子诱惑力实在太大,是石静目前最想要的,抵抗不了一点。
于是在他眼泪汪汪进入的时候,石静咬唇搂住了他的腰。
冬季枯水期,正是疏浚河道好时候,偏在这时候闹出民变,震惊朝野。
御史不敢弹劾太子,齐齐将炮口对准了新任河道总督于成龙。
“放着安稳的直隶总督不做,跑到河道总督府这样吃力不讨好的衙门来蹚浑水,可见于大人对治水很有信心,也确实想为朝廷做点实事。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贪墨银两?”石静想不通。
历史上,在老对头靳辅病逝之后,于成龙仕途还算顺利,没听说有贪墨污点。
百姓称他为“于青菜”,康熙皇帝赞他是“天下第一廉吏”,就算皇上识人不明,百姓的眼睛也是雪亮。
“不是于成龙问题,冲我来的。”才听见风声的时候,胤礽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他象征性地找于成龙谈了话,然后带其一同进宫,面对风雨。
御门前,胤礽身穿杏黄色五爪金龙朝服,头顶朝冠,戴朝珠,腰系明黄朝带,没有随着皇上穿狐皮端罩,特别显眼。
河道总督于成龙也是一身板正朝服,站在队列中腰身挺得笔直,好像不是来受审,而是接受表彰。
正二品大员冬季上朝也可以穿貂皮端罩,于大人身边的同僚们都是如此穿着,偏他只穿了朝服,在人群中与太子遥相呼应。
风雨欲来,早朝还没开始,所有朝臣心中都有数。
弹劾于成龙御史站在人群中,捏紧了手中的笏板,腿肚子有点转筋。
作者有话要说:
御史:不怕得罪一品大员,我怕太子鞭子。
第65章 刀剑影
御史敢接下这个差事,就不怕被报复,可他怕太子鞭子。
那位祖宗连亲王贝勒都敢抽,给更何况他这个小小的御史呢。
什么叫上赶着找抽,他就是。
谁让他有把柄在人家手里捏着呢,为了保全一家老小,莫说挨一顿鞭子,便是搭上性命他也得把事办成。
想到家中年迈的父母和娇妻幼子,御史放松了手中的笏板,昂首挺胸站好,给人一种刚正不阿观感。
明珠回头随意一瞥,面无表情站好,并没理会大阿哥投来的目光。
于成龙提出治理河道的办法当然是好的,以疏为主,因地制宜,疏堵并用。单从效果上看,肯定比靳辅广筑堤坝方法好。
一旦完成,可永绝无定水患,将河两岸变成肥沃的农田,造福一方百姓。
但是费人也费钱。
尤其是前期,需要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治理时间也要长一些。
于成龙显然清楚这个方法的弊端,所以廷议落败之后,并没有继续与靳辅相争,而是彻底离开河工,选择做个父母官。
如果不是太子坐镇河道总督府,或者皇上亲自召唤,于成龙大约会收起治水理想,专心做他直隶总督。
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
可惜这样一个清官好官,因为治理河道,卷入诸位之争,恐怕要被平白牺牲了。
静鞭响过之后,明珠收起飘远思绪,打起精神迎接风暴。
彼时,石静特意避开四妃,清早去给太后请安。谁知与四妃想到一起去了,正好在慈仁宫大门口遇上。
石静眼尖,发现人群中不光有四妃,惠妃身后还跟着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众人见面少不得彼此行礼,一番寒暄,然后请石静先进门。
石静没客气,她早晚要管六宫事,早点树立起威信也好。
大福晋张嘴要说什么,被惠妃一个眼风给压回去,只得捏紧帕子,由宫女扶着慢吞吞往里走。
“太阳还没升起来呢,外头风大,你们怎么都早起过来请安了?”太后最是体贴,在冬日把晨昏定省的时间挪到了温暖的午后,这会儿见人都到齐了,不免有些惊讶。
惠妃含笑说明来意:“明年小选的名单定下来了,皇上没看,说让拿给太后过目。”
不管大选还是小选,名单都是提前一年定下来。明年的小选定在十月,按理说今年十月名单就该确定了,结果硬是拖到了年前。
石静猜可能与宝珠有关。
二房走赫舍里家门路,内务府得了索额图的话,将小选名单搁置一段时间倒是没什么。
宫里没有皇后,小选自然由四妃共同主持,怎么名单无缘无故被搁置了,四妃默契地提也没提。
看来四妃是打定了主意,心照不宣都想看她笑话,看石家姐妹撕逼大戏。
宝珠不过是看起来聪明一些,实则是个草包,恐怕要让娘娘们失望了。
也不排除有人想要浑水摸鱼,利用宝珠特殊的身份搞出点事情来,石静心中升起几分警惕。
太后接过名单,举得老远,眯着眼睛看了半天,转手递给石静:“我这眼花得厉害,你看看可有不妥?”
皇上没有再立皇后意思,若不是口头答应让太子妃协助,打死她也不会管东西六宫这些破事。
普通宫务也就罢了,大选和小选才最耗精神,太后想想都头疼。
石静接过,象征性地扫了一眼,对太后说:“这次人真不少,我得拿回去看。”
太后巴不得,见四妃错愕,含含糊糊给她们解释:“太子妃住在慈宁宫的时候,曾先后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一同跟着太皇太后主持过宫里大选,小选,从头学到尾,很得精髓。”
“我年纪大了,眼花,看小字头晕,让太子妃替我把关准不会错。”
等于官方证实了石静处理宫务能力,同时为以后交接做好铺垫。
毕竟儿媳插手公公房里的事,铺垫不好容易遭人非议。
太后装病,也不是一天两天,四妃早已习惯。可太后没像从前那样,把名单还给惠妃,让惠妃帮忙,一个反手将太子妃推到前台,算是怎么回事?
小选不比大选,可选也是宫女,主要伺候皇上和东西六宫,与太子妃什么相干!
凭什么让太子妃插手!
四妃闻言脸上的笑容集体凝固一瞬,还是惠妃最先反应过来,深深看了荣妃一眼。
四妃当中荣妃资历最老,其次是惠妃,两人手挽手走过最初那段腥风血雨,亲如姐妹。
直到孩子们长大,大阿哥和太子明争暗斗,三阿哥倒向太子,荣妃和惠妃关系才出现一丝裂痕。
奈何太子从上朝站班开始性情大变,几次忤逆皇上,针锋相对,形势算得不好。
尤其六年前皇上御驾亲征噶尔丹,太子随裕亲王监国,独断专行,刚愎自用,引得皇上很是不满,甚至一度暂停了太子在南书房观政。
反观大阿哥,第一个跟着皇上御驾亲征,背后有明珠及明党的全力支持,未来可期。
太子走下坡路,大阿哥走上坡路。虽然三阿哥倒向太子,荣妃还是没有跟惠妃撕破脸,在后宫唯惠妃马首是瞻。
再加上被苏麻喇姑清洗之后,荣妃好不容易安插进毓庆宫眼线全都被拔了出来,心中难免对太子妃有怨气。
并不想她插手东西六宫之事。
“太子妃是太皇太后手把手教出来的,自然见多识广。”接收到惠妃意思,荣妃第一个笑道,“可太子妃才过双十年华,年纪还是轻了些,恐怕难以服众,不如仍旧交给我等来办稳妥。”
“二十一岁不小了,当年先帝登基的时候,太皇太后才过而立。”平日最好说话太后,忽然一反常态,强硬起来。
太皇太后三十一岁于虎狼之中力挽狂澜扶先帝上位,照样顺顺当当,太子妃二十一岁看看小选的名单都不行了?
在太后眼中,妻就是妻,妾就是妾,但凡有正室在,轮不到妾来说三道四。
从辈分上看,太子妃是晚辈没错,可她也是太子正妻,大清未来的皇后,早晚要摄六宫事,主持大选小选。
况且让太子妃协助自己,也是皇上的意思。
太后把已故太皇太后都搬出来了,荣妃还能说什么,还敢说什么。
荣妃败下阵来,不等惠妃再看谁,宜妃又跳出来,笑道:“去年乾清宫放了一批宫女出去,这回小选便是为了补齐。太子妃见多识广,年龄也够,可到底是儿媳,怎么也不能管乾清宫事。”
儿媳把手伸到公爹屋里,传出去好说不好听。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