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03章
作者:蒹葭是草      更新:2025-04-06 12:40      字数:3721
  
  惠妃有权,宜妃有宠,各自领衔没毛病。
  今天仍旧是惠妃和荣妃坐在一边,宜妃和德妃坐在一边,居首人却发生了改变,以荣妃和德妃为首。
  惠妃脸上不显,只在坐下的时候蹙了蹙眉。宜妃沉着脸,心里堵得慌,都没怎么动筷。荣妃喜滋滋,说了好些凑趣儿讨巧的话,引得太后开怀。德妃跟着凑趣儿,却时不时用眼角余光瞄惠妃和宜妃。
  四妃之下按理说应该是成年皇子一家,这时候已然成亲的皇子有大阿哥,三阿哥和四阿哥。
  皇子之后是公主。
  今天皇子与公主座次对调,公主坐在了前排,皇子靠后。
  “太子不在,太子妃凭什么坐在上头?”也就是离皇上足够远,都快坐到殿外去了,大福晋才敢低声发一句牢骚。
  大阿哥不悦地看了她一眼:“就凭青蒿粉,凭她亲自抚养大哥儿。”
  还有中元节让她受了委屈。
  太子妃座次倒不打紧,她配得上那个位置,真正让大阿哥在意的,是母妃座次和皇子们座次。
  不是安排座次奴才不尽心,多半得了皇上的授意。
  想到中元节那天发生的事,大阿哥心往下沉。
  揆叙那个蠢货,企图怪力乱神往掌珠身上泼脏水,事没办成折了悟行和明波,还引起了皇上对他猜疑。
  甚至可能连累了母妃。
  对付太子就对付太子,明刀暗箭都行,为什么非要跟掌珠过不去。
  “老九欺负十二事还没过去呢,皇上把咱们都扔到门口来了。”三阿哥敬酒的时候,忍不住跟四阿哥吐槽。
  四阿哥笑笑没说话。
  “额娘,我想去官房。”大哥儿爱喝果子露,石静便由着他,没有因为皇上在场就不让他吃这个不让他喝那个,怕在皇上面前出丑。
  石静叮嘱大哥儿身边服侍的:“外头风凉,别让他在外面玩,去过赶紧回来。”
  主要是宫宴人多,怕被冲撞了。
  从石静带着大哥儿落座,康熙便有意无意地关注着这边,很想看看石静将大哥儿养在身边,是真心还是假意,是照拂子嗣还是单纯做给别人看。
  大哥儿才四岁,没到会演戏的年纪,就是配合演戏也不会演得太好。
  康熙冷眼旁观,看到不是大哥儿对嫡母全心依赖,就是嫡母对年幼庶子宠溺。
  太子妃将来是要做皇后,母仪天下,如果心里连一个庶长子都容不下,还能装得下千千万万的子民么?
  石静并不知道自己又通过了一次考验,她安静地坐在那里欣赏歌舞,心中却惦记着胤礽。
  信里只说河道上出了问题,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让他赶不及回宫过节。
  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用没用膳,能不能吃上她派人送去的月饼。
  一曲结束,石静朝门口看去,不见大哥儿踪影。
  又一曲开始的时候,有个面生小宫女走到她跟前禀报:“太子妃,大哥儿好像吃了不对付的膳食,有些拉肚子,保姆请您过去看看。”
  “你在哪里当差,看着有些面善。”石静没说去,也没说不去,而是盯着小宫女的眼睛问。
  小宫女莫名心虚了一下,支支吾吾说在乾清宫当差。
  石静没跟她计较,自己也没动,打发了芳芷过去看。
  芳芷很快把大哥儿接了回来,石静问保姆大哥儿是否闹了肚子,保姆一脸懵,说大哥儿拉了屎,但没拉肚子。
  石静眯了眯眼,没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
  石静:果然还有后手。
  第62章 起冲突
  席间,裕亲王福全和恭亲王常宁盛赞太子治理河道有方,整个夏秋无定河再无水灾。
  “今年夏天雨水丰沛本是好事,奈何雨水多了,无定河就要闹灾。”
  福全笑呵呵起了一个头儿:“无定河闹灾成双,当地百姓习以为常,还有福无双降祸不单行的说法。可自从太子坐镇河道总督府,用分段治理的办法疏浚引排,亲自到场巡察,无定河今年只闹了一次水灾。等中秋一过,那边就算安稳了。”
  康熙与有荣焉,嘴上却格外谦逊:“分段治理那是于成龙提出来的,太子不过采用了他的办法。”
  听皇上提到于成龙,裕亲王下意识看了大阿哥一眼,含笑点头附和。
  恭亲王常宁是个耿直性子,再加上皇上对他们兄弟格外优容,想什么便说出来:“有千里马也要有伯乐才行,于成龙还是安徽按察使的时候就提过分段治理,以疏导为主,引河入海的办法,遭到了当时河道总督靳辅反对。两人一度闹到御门前廷议……”
  说到这里,常宁才意识到兄长福全刚才为什么没有接话。
  当时廷议结果是靳辅取得压倒性胜利,于成龙的办法被搁置。
  靳辅之所以能赢,不过是得到了明相支持。
  重提当年的廷议,就等于告诉皇上,明相不是伯乐,没有识人之能。
  如果明相没有识人之能,那么明党都是一些……
  常宁也看了大阿哥一眼,然而话说一半,说完得罪人,不说完显得自己不够磊落。
  “当年廷议结果……大家都知道,不是很好。”常宁选择把话说完,嘴瓢还给出评价。
  康熙倒没觉得有什么,笑着说:“错就是错,及时拨乱反正就好。”
  谁错,当然是靳辅和明珠,是谁拨乱反正,肯定是太子。
  办法是于成龙,但启用于成龙人,是太子。
  当年有两个截然不同治水方法进行廷议,这么多年过去,已经证明了靳辅法子行不通,就只剩于成龙法子了。
  只要不是个傻的,都会启用于成龙,有什么可夸耀。
  裕亲王老奸巨猾,最会拍皇上和太子马屁,恭亲王头脑简单,顺着裕亲王的话说还不忘拉踩,真是够够的。
  大阿哥仰头饮下杯中酒,这才缓和了脸上愤懑的表情,眼风扫过门边。
  门边立刻有人站起来说:“太子治理河道,造福一方,无定河两岸更是有童谣传唱。”
  这么快童谣都编出来了,康熙很感兴趣:“怎么说的?”
  那人朗声道:“河水流,百姓忧,一年两患田无收。固堤岸,疏河沟,功绩盖过帝王楼。”
  此言一出,满室寂然,连歌舞都戛然而止。
  谁这么煞风景?离得太远,恭亲王只觉声音耳熟。定睛一看,那人正是他次子满都护,声音可不是耳熟吗?
  不但耳熟,还欠揍呢!
  “满都护,你胡说什么?”若非在皇上面前不敢造次,他恨不得冲过去抽儿子两巴掌。
  满都护假装离得远听不见,说完垂下眼睫,像没事人似的坐下了。
  宴会厅的灯光映在他的脸上忽明忽暗,让他额头上疤痕显得有些狰狞。
  他是嫡子,本应该被立为世子,可他阿玛宠妾灭妻,有意让他庶弟海善承袭爵位。
  他得到消息,跑去问阿玛为什么,阿玛说他得罪过太子,且脸上落疤,有碍观瞻。
  想着满都护摸了摸额头上凸起的伤疤,唇角噙着一抹冷笑。
  那年也是中秋宫宴,他醉酒去官房,回来的路上撞见一个漂亮的小宫女,拉着她调笑了几句。
  一个宫女而已,拉个手,亲个嘴,有什么的,结果被太子撞见,劈头盖脸赏了他一顿鞭子。
  他当时醉得厉害,左躲右闪,被鞭子抽中脑门,血一下涌出来,模糊视线。
  他问太子为什么打他,太子告诉他那个宫女是毓庆宫,他吓得带伤给太子磕头。
  伤口不知沾了什么脏东西,回家之后便化了脓,等脓血排干净红肿消下去,额上便有了一个疤。
  事后他派人查过,那个宫女压根儿不在毓庆宫当差。
  多年之后,这道疤成了他的心病,也成了阿玛偏爱庶子理由。
  太子欺人太甚,他敢做初一,就别怪自己做十五。
  “皇上,满都护没读过什么书……他……臣教子无方,还请皇上治罪。”不管皇上与太子如何斗法,那都是天家父子事,别人看破不说破,偏他傻儿子大张旗鼓嚷了出来,常宁只觉后背发凉。
  康熙淡笑:“太子做事勤勉,治理河道造福一方,是好事。”
  作为皇上的弟弟,常宁可太了解他这位三哥,越是动气越是淡然,能当场发出来的都不是脾气。
  石静住在宫里的时候,只在慈宁宫陪太皇太后,逢年过节才能有幸见上康熙皇帝一面,对他解不多。
  所知不过是历史上的记载,和后世之人对他评价。
  今日冷眼旁观,才明白胤礽那个狗脾气是随了谁,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伴君如伴虎。
  见恭亲王跪下,一时没接上话,石静低头在大哥儿耳边说了几句,大哥儿立刻笑嘻嘻念了出来:“帝王楼,立云头,皇上高坐记民忧。太子勇,治河流,大清江山万古秋。父子同心解民愁,盛世繁华乐无忧。”
  童声清脆,更像是歌谣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