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作者:
蒹葭是草 更新:2025-04-06 12:40 字数:3800
十四岁的时候,你还喂我呢,那时候我也不是五岁的小孩子了。
石静委屈极了,抓着包子不说话,也不肯妥协。
胤礽围着圆桌转了两圈,最后叹口气,烦躁地坐下,动手舀汤喂她。
握着汤匙的动作很粗鲁,喂到她唇边的时候却细致又温柔。
六七年没尝到这个味道了。
在家的时候,石静也会让人蒸羊肉包子,也会炖红枣山药汤,可味道总是差了一点。
御膳房就是御膳房,蒸出来的包子,炖出来的汤,哪怕被模仿也无法被超越。
“你三番两次约我出来见面,不止是为了给我送吃食吧?”肚中有食,心里不慌,胆子也比刚才大了。
胤礽一边投喂,一边冷哼:“明年就要大婚了,我怕你饿死,让我变成鳏夫。”
石静呸呸呸了几声:“你嫌弃我,不娶就是,何必咒我。”
胤礽手一抖,山药掉入碗中,激起一小片涟漪:“我若有办法,早就退了亲,谁稀罕娶你!”
终于说出真心话了,石静明知如此,心口还是被什么东西堵上了。
心口堵上了,胃口也没了,手里的羊肉包子都不香了。
她很想说,你没有办法我有,强扭的瓜不甜,但穿越任务不允许,也只能忍气吞声。
穿越过那么多世界,她一直都是无cp,穿到这里忽然要成亲,她没有任何经验。
原以为最后一个世界是养老局,现在看来未必如想象中简单。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趁着能说得上话,先把火烧眉毛的事解决了再说。
“说起明年大婚,朝廷对我阿玛有什么安排吗?”石静一边问,一边接过汤匙自己喝。
她让胤礽投喂,一来是想缓和关系,二来是对他嘲讽自己的回击。
目的都达到了,自然不好再麻烦他。
她都二十岁了,在后世都成年了,这样喂来喂去的,实在肉麻。
汤匙忽然被人抽走,手空了,心也空了。
烦躁再次往上蹿,压都压不住,胤礽端起茶碗喝下一口早已凉掉的茶汤,才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好好说话。
“明年大婚,你阿玛势必要回京。”胤礽盯着石静吃包子,脑中仔细回忆皇上对石文炳的安排,“你阿玛应该会被调回京城复补正白旗汉军都统,年底之前能回家团圆。”
果然如此,朝廷的调令可不是她一句“以公务为重”就能拖延的。
石静咬着包子,味同嚼蜡:“我阿玛身体不好,年初来信说病了,有些严重。我不想让他带病赶路,能不能宽限一段时间,让他明年回京候补。”
先是祖母病逝,之后是她额娘,眼看明年大婚,她阿玛又得了重病,他们成亲是犯了天条吗,为什么一次又一次被推后。
一推就是二十七个月。
胤礽深深吸气:“管好你自己,这事交给我。”
可能他今天拿来的肉包子有点大,也可能是先喝汤占了肚子,石静一口气吃了三个包子,第四个包子只是拿起来咬了一口,就觉得饱了。
说完正事,她索性举着第四个包子跟他聊天,聊宫里的事,聊朝廷的事,聊明年大婚要准备的东西和各种细节。
至于竹帘外头的马球赛,压根儿没人关注。
“怎么总是举着这个包子,吃不下了吗?”两人说到新房应该如何布置的时候,胤礽忽然停下问。
石静看了包子一眼,鬼使神差道:“羊肉馅包子凉了不好吃。”
“是么?”胤礽接过去,不相信似的咬了一口,“是有点凉了,不过味道没变。”
咬完又递给石静,看着她,示意她尝。
羊肉很贵,如此美味的包子扔了确实可惜,浪费粮食可耻。
石静也咬了一口,又递给胤礽,两个人就这样你一口我一口把最后一个包子给吃了。
小时候也发生过类似的事,谁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竹帘外响起石争奶声奶地问话,问她们能走了吗,石静才发觉马球会已经结束了,很有一种帘内方一日,帘外已千年之感。
“好啊,你们等我一下,我带你们向公主告辞。”石静站起来,撩竹帘就要往外走。
下一秒,手腕被人捉住,她回头,与胤礽四目相对。
第12章 做准备
“只向公主告辞,那我算什么?”胤礽似笑非笑看着她,手掌收紧把她的手腕都捏疼了,“明年就要大婚了,不把你的妹妹介绍给我吗?还是说,你觉得我拿不出手,不想让你的家人提前认识我。”
只第一句话勉强有点道理,后面完全就是胡搅蛮缠。
石静用力抽回手,吩咐人卷起竹帘,换上笑脸把两个妹妹领进凉亭,要给她们介绍。
谁知两个鬼灵精早就知道她刚才和谁在一起,根本不用介绍,齐齐蹲身给胤礽行礼。
“石青见过太子姐夫,太子姐夫万福金安。”
“石争见过太子姐夫,吉祥。”
请安的吉祥话也怪怪的,背后肯定有人教。
到底是谁教的,石静不用想也知道。
胤礽倒是很高兴,他抱起石争,问她:“你喊我什么?”
石争看石静,石静教她:“争儿,抱着你的人是太子。”
石争又看石青,石青抿了嘴笑,并不说话。
她很聪明地把球又踢了回去:“你想我喊你什么?”
石静要说石争,被胤礽拦了,听他教石争:“明年我就要与你的姐姐成亲了,你说你该喊我什么?”
石争笑起来,甜甜地喊了一声姐夫。胤礽很高兴,给了两个孩子格外厚重的赏赐,这才放她们离开。
月底,石静收到了阿玛的回信。信中阿玛说他候补了正白旗汉军都统,本来打算十一月回京,可还没动身,下一任福州将军已然到任,不得已留下交接,恐怕年后才能返京。
石静读完回信,领着两个幼妹去佛堂给菩萨上香,求菩萨保佑阿玛无病无灾,安全返回,一家团圆。
穿到这个世界,除了炮灰太子群,石静没有任何金手指,只能祈祷拖延返京时间,能够救下阿玛的性命,不至于如历史上那般英年早逝。
也好照顾两个幼妹,让她进宫之后能够安心做事。
转过天,石静正在实验室提纯青蒿素,房门被人敲响,芳芷的声音传进来:“姑娘,二夫人和二姑娘过来了。”
作为资深穿越者,手里若是没有几样后世药剂的古代提取秘方,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穿越过。
石静守孝这些年,虽然处于休养状态,可该准备的一样也没落下。
去年夏天皇上得了疟疾,石静就想把古法提纯之后的青蒿素送去,苦于找不到门路送进宫,又让西洋传教士的金鸡纳霜占了先机。
皇上用了金鸡纳霜,很快痊愈,立刻让西洋传教士找人组建了关于金鸡纳霜研制的实验室。
金鸡纳霜虽好,原料却难得,再加上金鸡纳霜并不能直接杀死疟原虫,而是作用于滋养物,抑制疟原虫发育,从而减轻发热、寒颤等症状,起效慢,还有不少副作用。
如果多次使用,会让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抗疟效果大打折扣。
相比生长在南半球热带雨林的金鸡纳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黄花蒿就显得过于平易近人了。
别看青蒿素的原料廉价,对上疟疾那是半点不含糊,可以直接杀死疟原虫,效果立竿见影。
尤其对危重病患,可以说药到病除。
手握青蒿素,哪怕被金鸡纳霜占了先机,石静也不着急,她打算把青蒿素作为嫁妆带进宫。
康熙皇帝算是明君,但他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嘴上说着满汉一家,其实在心里一直防着汉人,生怕满人的政权被推翻。
以金鸡纳霜为例,就算西洋传教士有些本事,当真把金鸡纳霜做出来了,也只会在八旗的小圈子里流通,不可能拿出来造福百姓。
但胤礽不一样,他从小跟着汉人大儒学习经典,深深被汉文化折服,且心怀天下,不分满汉,是否在旗。
如果清朝有未来,也不在康熙皇帝身上,而在胤礽。
这也是石静愿意迁就胤礽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青蒿素,石静还同时在提取青霉素。相比青蒿素,青霉素在低温下只能保存一到两天,所以提取出来之后还要想办法制成干粉,延长保质期。
明年她和胤礽大婚之后,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康熙皇帝将会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也就是着名的昭莫多之战。
这一战比之前的乌兰布统之战还要惨烈,却也最终奠定了清朝的胜局。
错过了救皇上的命,石静打算用青霉素干粉给八旗的将士们治伤。
如果婚后,胤礽与她一条心,他们就携手并进,共创辉煌。若他仍旧我行我素,甚至妨碍她,石静也做好了单打独斗的准备。
可她现在是闺阁女子,出嫁之后是深宫妇人,无论哪一个身份都与前朝不沾边。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