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作者:
丰泽芳菲 更新:2025-04-06 12:23 字数:3638
第241章
陈飞从顾久的家里出来,回到公司就吩咐秘书小芬为他做个方案出来。
“林总,宏伟公司在羊城准备建一家电器厂的事,您跟顾总说了没有?”
小芬成为他的秘书之后,等他们把羊城那边的手续办好后,顾久回来接手公司的管理,她便和思琴去了羊城。
在羊城,宏伟公司也准备建电器厂,明显是想和他们打擂台。
而宏伟公司的邓总邓佳明,也是省城人,还是顾久和陈飞的同学。
只不过邓佳明从上学时就和顾久陈飞他们不对付,冤家对头的存在。
陈飞不悦的道:“没必要事事向他汇报,这种商业竞争以后只会越来越多,难道每次我都要向他寻求帮助?”
况且,全国市场这么大,他一个人也包揽不了整个市场。
更何况,国内的市场饱和,他们还可以开拓海外市场。
发达国家不说,东南亚几个国家还是可以出口的。
小芬点了点头,又说起了宏伟公司的动向,“陈总,宏伟公司最近申报了一家物流公司,过几天应该就会试运行。”
“他也开了家物流公司?”这事陈飞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小子不会是没啥经商头脑,干什么事都跟在我们屁股后面死抄硬搬吧?”
小芬给他倒了杯茶:“我是听我们的几个客户说起,宏伟的物流公司开业,想拉我们的几个客户走他们的物流。”
陈飞皱起眉头:“我们的客户有没有被他拉过去的?”
小芬:“目前有那么几个客户把货物让他们托运,宏伟定的价格要比我们低。”
“嗤,那杂毛别的不行,动歪主意是一想一个准。既然他愿意低头托运就让他去弄,我们仍然按我们以前的价格算运费。”
陈飞巴不得宏伟公司死搬硬套,摊子铺得越大越好,看后面他们的资金周不周转的过来。
等他摊子铺大了,资金周转不过来,他再去收购他的公司,弄死他!
小芬再看了眼自己的备忘录,“陈总,省第一服装厂那边的销售科来电,希望能请您和顾总一起聚个餐,大家联络一下感情。”
“省城第一服装厂,他们找我聚什么餐,我和他们就前年有点交集。”
平常不来往,突然找上门说请客吃饭,很难让陈飞不多想。
“我说你们顾总,让思琴当他的秘书,他还嫌弃。如果他有秘书这些事就应该去烦他,而不是我一回来这些事又堆到了我的头上。”
小芬也想不通顾久为什么对思琴这么排斥,“顾总不是说自己找秘书,既然如此就让他自己找吧。”
“哼,谁知道他自己找要找到猴年马月。你去把这件事告诉他一声,让他头疼去。”
小芬无奈的说道:“陈总,您刚刚不是让我做方案吗?”
“那你就让思琴去跑一趟。”陈飞喝了口茶,问道:“小芬,你说顾总在工作上太懒散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他每天正常上下班?”
“陈总,别忘了当初您跟我说过,顾总家里安排了几份工作,顾总都不愿意去老实上班。”
“是呀,那小子最烦每天准时点卯,你让他准时上班下班,只怕他先跟你掀桌子不干。”
陈飞朝小芬挥了挥手,让她赶紧去做事。
当天晚上,顾暖来了一趟家里。
第二天顾久去了公司就和陈飞说起第一服装厂请吃饭的事。
“他们约的是今天中午,地点是我家的鸿运酒楼。”
陈飞抬头看了他一眼:“他们什么意思?不可能无缘无故请我们吃饭,难道他们又是想让我们帮他们处理仓库?”
顾久点了点头:“差不多吧,现在服装厂的服装只是定制各个单位的厂服,利润有限。所以服装厂那边想创新,又不知道往哪个方面去做。这不听你从粤省回来了,大概是想向你取经。”
“取什么经,吃饭可以,喝酒也行,就是别让我帮他们处理那滞销的库存。”陈飞身体往后一靠,半似开玩笑的说道:“我说服装厂效益不咋的,你家怎么还不把你姐调到其他单位?”
顾久摇了摇头:“她那服装厂离家近,在服装厂上班方便她上下班,具体她自己怎么想的我也不清楚。”
两人再聊了一会儿,便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
等到了中午两人赶到鸿运酒楼,不仅服装厂的科长在,就连副厂长也在。
顾暖给他们做了介绍,顾久和陈飞上前和蒋副厂长握了握手。
“厂长,我以为是科长找我叙叙旧,万万没想到您也在,幸会。”
“幸会,请坐。”蒋厂长请他们坐下,让人上茶。
“听闻你们开的公司已经发展到了粤省,真是年轻有为啊。这次去粤省看了不少厂子吧?”
陈飞道:“除了国营厂,私营的厂子跟雨后春笋一样开了不少,只不过规模不一。”
“哦,服装厂多不多?”
蒋副厂长很想知道,在服装厂订单这么少的情况下,粤省的私营服装厂靠什么生存下去?
他们国营的如果亏损,工资和福利还是照发,有时厂里发不出便可向上面申请。
这也是国营厂工人效率低的原因之一,不管你做事麻利还是磨叽,工资都一样,普通工人还有谁想放快速度,工作积极?
不管你付出多少,同层次的职工工资一样,福利一样,到头来还有谁会上进?
“服装厂也有不少,在羊城很多街道都可以摆摊,上面更是为这些厂子特意弄了一条商业街。其中就有服装厂的门面。”
说起服装厂的门面,蒋副厂长就想起自己厂里搞的特卖场。
“羊城的服装厂自己弄的门面生意怎么样?”蒋厂长问。
“生意很好,服装厂弄的店面最主要是为服装厂拉订单,有时生意好一个月的收入让厂长直接起飞。”
“服装厂开的店铺生意这么好?我们厂开的特卖场为什么生意越来越差?”
“这个问题简单,因为私营的厂子为了已经赚钱非常努力。他们厂生产出来的款式都很新潮,颜色鲜艳,更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审美。”
而第一服装厂的服装款式还是几年十几年前的款式,年轻人谁会喜欢。
中老年人穿衣服非常节俭,一件衣服补丁撂补丁都舍不得扔,赚他们一件衣服的钱,就要等好多年才会等到他们再次消费。
第242章
再有就是成本问题。
国营的服装厂管理模式没有改变,不愿接受新潮流。比如厂里想出一个新款式,从设计出来到最后生产线,要走层层审批。
等你厂子里最后生产出来,可能市场又已经流行其他的款式了。
这就是时间成本。
国营的厂子养的闲人太多,间接的提高了物质成本。比如一个岗位本来两个人就可以完成,在这里的厂子却安排了五六个人。
现在市场从计划经济慢慢向市场经济,要的就是效率。
形式主义已经在这个时代玩不转了。
蒋副厂长不赞同的摇了摇头:“这种时髦的服装兴起一时,等过了这阵风就又成了滞销款,如果产量和销量不成正比,那不是又给厂子增加负担?你没看现在我们厂子里的滞销款仓库里堆了不少,我觉得还是经典款走得更长远。”
顾久听了笑道:“蒋厂长,经典款自然是经久不衰,只不过时代的潮流我们也要顺势而为。如果是逆流而上,我觉得那是吃力不讨好,自找苦吃。”
蒋副厂长一听这话,忍下心中的不悦,转头问陈飞:“陈总也是这样认为的?”
陈飞给自己倒了杯茶,笑道:“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思想自然要跟着进步,蒋副厂长您觉得我说的对吗?”
蒋副厂抿紧唇,神色严肃的说道:“活到老学到老,思想自然要进步。我们服装厂自然也想跟随时代潮流,只是如今积重难返,仓库里滞销的成品服装以及老式布料一时也处理不了。厂里没有周转资金想跟随时代潮流也是有心无力。”
顾久和陈飞两人相视一眼,这顿饭有点难以下咽啊。
蒋副厂长见两人都淡然的坐在那儿不说话,犹豫了一会儿,又道:“昨天听说陈总回来了,就想着请二位过来一起坐坐,顺便聊聊外面的形势。如今厂里确实困难,两位贤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我们如今的困境?”
“或者说有没有合作的机会?”
陈飞的眼珠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最后见大家都盯着他,不由轻咳出声:“咳咳,现在我们公司的重心是放在了电器厂。而以前立过功的服装特卖场现在只是小打小闹,有生意就做,没生意就闲着。
蒋副厂长如果不嫌弃,可以弄些货过去搞特卖。只要你不嫌弃特卖场一天的那点销量,我们公司能帮忙的绝不推辞。”
蒋副厂长嘴角抽搐,他的意思是这么明显,这两个滑头却装听不懂。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