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作者:
丰泽芳菲 更新:2025-04-06 12:22 字数:3642
科长一脸笑意的将林舒和顾久送到厂门口。
正好遇上回厂的销售科科员,“王科长,这是你朋友?”
王科长秒变脸,虎着脸问道:“哪那么多废话,你们今天跑了多少业务回来?”
一问到业务,两个科员立马噤声。
林舒看着好笑,对王科长挥了挥手:“科长,我们就走了,以后有业务往来,你没有时间可以让下面的员工来找我们。”
王科长笑着挥手,“我有时间,有的是时间,你们慢走,路上慢点。”
他的客户凭什么送给下面的科员。
接下来跑火柴厂和食品厂都很顺利,可能这些厂是看他们有正规的手续,再加上就在城内,不管是送货还是其他需求都能满足他们。
一个上午跑下来,林舒真切的感受到这个年代想开一个副食店有多困难。
不像后世,每个地方都有经销商,想开小卖部直接让经销商备货就行。
而在这里,想第一个吃螃蟹,就要付出比旁人多无数倍的精力。
两人回到家,刚煮上饭,林东发就驮着缝纫机到了。
顾久帮忙将自行车推进来,发现绑在后座上的缝纫机纸箱,问道:“你怎么把这台缝纫机送上来了?”
东发一边解绑一边回道:“小姑让我送上来的,她说要做衣服没缝纫机不方便。家里有一台,这台放在家里也没用,还不如送上来方便小姑。”
顾久想到昨天林舒裁剪的布料,默默的拆包装拿着工具开始组装。
等姑侄两人将缝纫机组装调试好,林舒的饭菜也做好了。
“哇,小姑,你家还有腊肉!”
东发看到桌子上的一大碗腊肉炒藠头,两眼冒光。
林舒中午就炒了个腊五花肉炒藠头,一个上午出门前炖上的骨头山药汤,再加一个土豆丝,简单的家常菜,只因有荤腥,就让人觉得是无上美味。
别说,这段日子在城里吃得好,睡得好,林舒都觉得自己长了不少肉。
“家里没有腊肉了吗?”林舒夹了一块腊肉,咬了一口,咸香的腊五花肉肥而不腻,味道确实不错。
东发夹了一块一口全塞进嘴里,摇了摇头:“没有了,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一点,今年年底一定让爷奶多熏点腊肉。”
从小吃腊肉长大,不管身在何处,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口。
“现在早晚温差大,应该可以熏腊肉了吧。”林舒问。
“不知道,我要问问奶奶。”
林舒想着城里吃肉不方便,十月份他们在这边办了酒,完了还要去省城办酒,到时候不如多带点腊肉去省城,留给公婆他们慢慢吃。
“行,你回去问问。”
实在不行,到时只能从系统商城买新鲜肉。
“小姑,你是不是想多熏腊肉留着慢慢吃?前段时间隔壁洞口生产队集体造了两条船,还置办了渔网,捞上来鱼都制成鱼干,附近村子谁想吃鱼都可以去他们那买,剩下的他们生产队会送去乡里的门市部。如果你想吃,下次我去帮你买一些上来。”
林舒惊讶的问道:“这次回去怎么没有听你们说起?”
林东发嘿嘿一笑:“可能大家都忙着办喜酒,把这件事忘了吧。”
林舒:“那河里的鱼可比塘里的鱼好吃,明天你去问问,如果有鱼干帮我带十斤上来,有新鲜的大鱼也带一条上来。”
塘里养的鱼土腥味重,河里的鱼和塘里的鱼比起来,不止高了一个档次。
想到这里,林舒兴奋的对顾久道:“如果洞口村大量制作鱼干的话,我们的小卖部也可以从他们那贩一些上来卖,应该不愁卖。”
“什么小卖部?小姑,小姑父,你们在说什么?”东发听的一头雾水。
林舒和顾久相视一笑,“我们办了个营业执照,准备在城里开个小卖部,也就是杂货铺,生活所需什么都可以卖。”
“啊?怎么以前没有听你们说起过?”东发放下筷子,正经问道:“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
顾久轻笑,“会有机会的,等秋季药草的采挖季节过了,到时候在村里闲下来了,就来城里帮忙。”
东发听了笑得眉眼弯弯,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现在终于可以来城里做事了。
说出去,村里不知多少小伙伴羡慕死他。
下午送走了东发,林舒他们又跑了两个小厂,其中县城里的糖厂的产品有些令人失望。
只是生产普通红糖、冰糖和老手工艺的窝丝糖,如果想要水果糖和大白兔奶糖,还得去厂家直接订购。
一个小小的小卖部,是逼着他们跑遍大半个华夏。
当然,几天之内不可能跑遍大半个华夏,只能先将县城和市里所有能凑出商品的厂家跑一遍。
好在这些厂家跑下来都比较顺利,唯一的就是酱油厂,一开口就要求百箱起订。
千家万户炒菜少不了酱油,瞧把他们牛的。
不过,这也难不倒林舒他们,一百箱就一百箱,一箱24瓶,一百箱也就两千四百瓶,想想县城的人口,两千四百瓶也经不住卖多久。
第120章 抢购
老宅临街的三个房间,在翻修时就打通了临街这一面墙,将其改成了门面。
林舒将货卸在老宅一楼其他房间,订的货架一到,便开始铺货。
已经退了出租屋,住进老宅的林伟和林光只要回了县城都会来小卖部帮忙。
“九哥儿,大门那边来了两个送药草的,你赶紧过去看看。”林伟的声音从仓库那边传来。
林舒看了眼后门,催促顾久:“去进去看看,可能是你手下的那些人送货过来了。”
顾久将一撂碗放在货架上,拍了拍手,不放心地说道:“行,我去去就来,这边你看着点。”
“嗯,去吧,这里有我。”
等顾久离开,林舒让林伟和林光从仓库搬一缸酒出来。
这种酒缸又高又大,一个酒缸可装一百斤酒,如果有人来打酒,只能用酒勺舀出来,是没办法倒酒出来的。
“小妹,摆在哪?”
林伟和林光抬着一缸酒出来,小心的搬进小卖部便问道。
林舒指了指后面的一处角落,“就放那角落里,免得进进出出不小心碰到了。”
等他们摆好,林舒拿出一张写有一个大大‘酒’字的红纸出来,糊上浆糊就贴在酒缸上。
这样就一目了然了,客人来了一看就知道是散装酒。
路过的人有好些是住在附近的大爷大妈,他们从昨天就一直在好奇这个铺子是准备干嘛的。
昨天他们看到搬了几个货架和柜子进来。
今天看到摆上货了,他们大概有个猜测,但心里又有点不敢置信。
“同志,你们这里是在干嘛?”终于有忍不住的大妈站在门口,指了指店里面的货架问道。
林舒笑着回道:“大妈,这是我开的小卖部,油盐酱醋,烟酒零食,文具布料都有卖,而且手续齐全,你们以后不想跑供销社就可以来我们这儿购买。”
大妈震惊的张大嘴,愣怔了好一会儿才不放心的问道:“你们这店铺合法吗?价格贵不贵?”
林舒指了指柜台侧面墙上挂的营业执照,“手续当然合法,我们都登记了的,而且我们小卖部所有东西都不要票,价格和供销社差不多。”
大爷也跟着来凑热闹,听了林舒的话,咂巴下嘴:“啧,还有这好事,真的假的?”
别说大爷,其他围观的人也有些不相信。
大妈指向货架上的酱油喊道:“同志,既然不要票,那你给我拿瓶酱油,正好晚上家里做菜没有酱油了。”
林舒从货架上拿了瓶酱油放在柜台上,“大妈,酱油一毛二分钱。”
大妈发现真不要票,立马找了一毛二分钱,嘴里占了便宜还卖乖:“早知道你这里不要票,出门时我就带个酱油瓶子出来了。”
说到这里,似忘了问了:“同志,你这里有散装酱油卖吧?”
林舒笑着点头:“有,散装的酱油一斤一毛钱,比你这瓶装的便宜二分钱,但你多出二分钱白得一个玻璃瓶不是。”
这个年代,对家庭主妇来说,一个玻璃瓶都有大用处,装酱油、装菜油、装煤油、装酒等等,用处很多。
大爷指着角落里的酒问道:“那散装酒是白酒吗?”
“是的,叔。”
“散白多少钱一斤?”
“五毛钱一斤。”
大米都要一毛三分八,几斤粮食出一斤酒,五毛钱的白酒不算贵。况且,供销社卖得差不多也是这个价,比这个便宜一分钱。但在这里买的好处是不要票。
大爷一听心中欣喜,扔下一句话转身就走,“你等着,我回家拿酒瓶去。”
“呀,你这里还有胶鞋、布鞋卖?”又有人惊呼。
林舒知道要给大家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全程都微笑服务,可不能像供销社的售货员一样,给顾客甩脸色。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