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作者:
丰泽芳菲 更新:2025-04-06 12:22 字数:3676
上山的路上,林舒指着一种很寻常的野草,问道:“嫂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药草吗?”
何彩云停下脚步,盯着路边寻常的小草,笑道:“这不就是寻常的猪草吗?”
陆银花却不这样想,好奇的问道:“小妹,难道这是药草?”
林舒:“这种叫雾水葛,又叫拔脓草,由于根茎长的像人参,也有的地方叫它土人参。我们农村人脚上容易长疮灌脓,就可以用这个根茎捣烂敷在上面。”
“啊,这寻常的猪草还有这样的作用?”
两位嫂子惊喜的盯着雾水葛,那神情似乎这真是人参。
何彩云更是直接挥舞着锄头直接将根茎挖了出来,“还别说,真像人参。”
陆银花没见过人参,便问:“嫂子,你见过人参?”
“在卫生院的药房里看过一次。”何彩云将根茎捡起来,扔进筐子里,“去年我大腿上长一个水疮,一开始是红肿疼痛,慢慢的就灌脓,一直好不了,直到脓包长到一定程度,将脓包挑破,硬生生的将脓包挤出来后,不出两天就好了。”
如果当时知道这种药草,或许那个脓疮就不用耽搁这么多天了。
陆银花:“如果早知道,大嫂就不用受那么多天罪了。”
三人一边聊着,一边往山上走。
林舒看到树枝上挂了一个黑蚂蚁的窝,【系统,黑蚂蚁你们收吗?】
【回宿主,本系统是百草收集系统,不收活物。】
【我若没记错的话,黑蚂蚁也是一种药材,你们不收?】
【本系统不收活物。】
【啧,可惜,又浪费我一个发财的机会。】
如果系统有表情,这会真想送她一对白眼,【宿主,你左前方有两株野生山药藤。】
“嫂子,那儿有两株山药藤,你们看到了吗?就是那两株,叶子像心形。”
“真的,这么快就发现了山药?”
何彩云激动的四处打量,一时分不清哪株才是山药。
陆银花眼力比她好,扯了一根藤,问道:“小妹,就这种藤吗?”
“对,旁边还有一株,正好你们俩一人负责挖一株。”
“好好好,小妹,这两株我们负责来挖,你在周围转转,看还有没有珍贵的药草。”何彩云已经将筐子放下,挥舞着锄头就挖。
林舒在周围寻找,还真让她发现一种药草,一种让昆虫避而远之的草本。
叶子长的像爱心,上面布满了细小的白色绒毛。
懂草本的人应该听说过:‘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没错,林舒刚发现的草本就是细辛。
细辛,顾名思义,外表小巧玲珑,口尝辛辣麻舌。
细辛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等功效。
同时,它的毒性也很可怕。
过量会要人命。
因它药性的原因,懂它的会将它挖回去,根茎晒干放在衣柜里可防虫,比樟脑管用。
细辛藏人参,人参则不蛀。古人收藏人参就喜欢用它来防虫,可见效果不错。
林舒将几株细辛挖出来,趁嫂子们没过来,直接卖给系统,换了六毛八分钱。
【啧,统子,还是挖珍贵点的药草划算,这附近有没有天门冬、党参、黄精或乌灵参一样值钱的药草?】
【宿主,本系统提醒你,百草收集系统是收集百草,并非只针对珍贵的药草。】
意思就是,什么药草不管价值几何,系统都需要。
【行吧,以后我一个人的时候碰见药草都帮你收集一些,今天你没看见身后跟了两个尾巴,挖便宜的药草是可以,总不能扛着便宜的药草满山跑吧?】
第79章 登记
连续挖了两天的药草,系统余额凑满了七千,家里凑了一蛇皮袋黄精,家里还剩下不少野生山药。
野生山药可以留给家里慢慢吃。
临行前,林东发帮忙将一蛇皮袋黄精绑在自行车后座。
刘小娥将户口本、从生产大队以及妇女主任那儿开来的介绍信等登记需要的证明,全都装进布袋里并挂在林舒的自行车扶手上。
“登记了就等于是顾家的媳妇了,以后在婆家要孝顺公婆,和兄嫂处好关系,对下面的小辈也要和善友爱。”
“妈我知道了。”林舒将行李绑在自行车后座,瞥了眼旁边一脸姨母笑的两位嫂子,弄得她好像是今天出嫁一样。
顾久从屋里提起水壶出来,将水壶挎在身上,推着驮黄精的自行车和林家人告辞。
从家里出来,村民看见他们都笑着打招呼。
直到出了村子,两人才长长舒了口气,相视一笑,骑上自行车迎风而行。
这个时代的人很能吃苦,条件再艰苦也挡不住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比如,顾久。
虽说他自己说自己吃不了苦,但和后世的青年比起来,他还是很能吃苦的。
上午骑行六十几里从县城赶到小河生产队,下午又驮着几十斤黄精从小河生产队返回县城。
而且,现在是土马路,并不是后世平坦的柏油路。
往往这样的土马路骑行更需要专注和体力,稍不留神说不定就会栽到某个泥坑里。
等到了县城祖宅,林舒注意到顾久跳下自行车,一双大长腿不见疲惫,有力的很。
大门从里面打开,王素珍笑着让两人赶紧将自行车推进来:“我估摸着你们快到了,先泡好了茶,这会温度正好,赶紧进来喝茶休息一会儿。舒舒,骑车累不累?”
林舒笑着摇头:“阿姨,不累,最辛苦的应该顾久,他帮我驮了几十斤黄精。”
王素珍等他们进来,将大门关上,“他一个大男人驮几十斤货物就喊累,以后还怎样照顾媳妇。就该好好锻炼锻炼他的体力。”
顾久瞪眼,他体力很好,不需要锻炼,老太太故意抹黑他。
林舒笑着没吭声,这种事还是不要深入探讨为好。
四水归堂的天井里,水池旁边养的水仙花长得比她们农村的韭菜还好,葱葱郁郁的。
水池里这次还增加了几条锦鲤。
坐在厅堂里喝茶,还能欣赏到天井里的景色,顾久这养老生活过得太惬意了。
王素珍注意到林舒的视线,笑着解释道:“最近家有喜事,我来了后就到外面淘了几条锦鲤,这鱼漂亮吧?”
林舒笑着点头:“漂亮。家有锦鲤,福运满堂,好运连连。”
“嗐,还是舒舒会说话,这话说到了我心坎里,我养这锦鲤不就是想要福运满堂,好运连连么。”
不像她家臭小子,当时见了锦鲤还说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好吃,差点没把她气得背过气去。
顾母这次过来,顾久将母亲安排在自己原来的卧室,他自己睡客房。
现在林舒来了,她的房间是顾母王素珍提前收拾好的,在顾久的房间隔壁。
林舒将行李放进房间,回到厅堂,发现桌子摆了不少茶点,可见王素珍准备的这些用了心。
一杯温度刚好的茶水下肚,骑行一路的劳累都缓解了不少。
“舒舒,灶上有热水,你们骑了一路回来,肯定出了不少汗,等会休息好了,可以去冲个澡。”
“好的,谢谢阿姨。”
林舒吃了些茶点稍缓过来,让顾久先去洗,“你先去洗,我得先将那袋黄精帮人送过去。”
顾久:“要不要我帮你送?”
“不用,他那儿暂时只能是我送货,你一路驮行了几十里路,先在家休息,我很快就回来。”林舒摇头,货是要卖给系统的,送货只不过是一个借口。
王素珍坐在旁边没有过问,她知道现在政策变宽松了,但一些人做生意也没敢太明目张胆。所以,对林舒挖黄精卖,她并不会置喙。
这会儿天还不算太晚,刚下午五点,做晚饭还早了点。
林舒骑车在县城里找了个无人的小巷子,将后座的黄精收进系统,60斤黄精,2块钱一斤,一共卖了120块钱。
这批黄精是两个嫂嫂和她一起挖的,所以,这笔钱回去是要交给家里。
黄精处理了,又不能这么快回去,林舒从小巷出来,没骑多远就发现前面的国营农贸市场。
五点下班的工人有不少来市场买菜。
林舒想着既然出来了,也不耽搁,赚点零花钱再回去。
手工挂面,供销社卖04元一斤,她从系统里弄了二十斤出来。鸡蛋供销社是9分钱一个,她准备了四板蛋托,一百个。
刚摆出来,就有人注意到她这边。
林舒顺势就问一脸好奇张望的妇女同志:“大姐,一级面粉做的挂面,6毛钱一斤,鸡蛋1毛5一个,您要不要买点回去给家里老人小孩子增加营养,补补身体?”
大姐一听有面条和鸡蛋,不管卖不卖,人已经自动走了过来,“食品站面条才卖4毛一斤,你卖六毛太贵了。”
“大姐,在食品站没票可不行,我这里不用票,有钱就行。再说了家里老人小孩有了营养身体好了,您也省心呀。”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