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30章
作者:丰泽芳菲      更新:2025-04-06 12:22      字数:3686
  
  后来知青全部回城,李知青抛弃了男人和孩子回了城,而她的男人对她心里有怨,在孩子面前也从不掩饰。
  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从小在爸爸的怨念灌输下长大,心里自然也对母亲恨之入骨,性格上也偏激又执拗。
  林舒记得后来朝朝长大,李知青顾及血脉亲情将朝朝安排进了一家市级小企业,但朝朝对母亲的恨意从未减少一分。
  可能是从小被抛弃有了心理阴影,朝朝一生未婚,一生都过的阴郁,最后阴郁成疾,四十岁不到就患癌走了。
  朝朝的一生令人唏嘘,他就像一个时代造就的产物,一生和悲剧似乎从出生就注定了一样。
  李知青对她笑了笑:“林舒妹子,买了不少东西。”
  “只是买几块肥皂。”
  “我们也买好了,一起出去。”
  三人一起走出供销社,戚晓芸拉着林舒,“你知道吗,祝正亮和卫妙住在一起了。”
  “啊?他们凑一起去了?”林舒故作惊讶。
  其实上辈子卫妙也被祝正亮骗了心又骗了身,等秋后祝正亮家里就会将他调回城,而此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也没有和卫妙联系过。
  “对,不过,我听说他们俩没有办证。”戚晓芸真心佩服卫妙的勇气,不领证敢和一个男人同居。
  林舒听了适时的表现出讶色,其实在农村有几对夫妻有证,大家都是办个酒就算成为事实夫妻。
  普及结婚扯证是八几年实施身份证之后,农村不少夫妻才去办身份证顺带补办的结婚证。
  林舒看着戚晓芸晒得粗糙黝黑的皮肤,问道:“戚知青在我们小河生产队有没有喜欢的人?”
  戚晓芸听这话,似乎吓了一跳,连忙摆手:“我没有,也没有打算在小河村结婚。”
  林舒:“既然戚知青这么多年都坚持下来,那就继续坚持下去。”
  戚晓芸有点不好意思,解释道:“我知道,我并没有看不起农村人的意思,只是觉得找男人就得找有共同话题的,要不然一辈鸡同鸭讲,漫漫岁月怎么过得下去?”
  林舒没有说什么,婚姻伴侣每人个选择的不同,她不好干扰她的想法。
  李知青这时开口道:“我不知道卫妙怎么想的?嫁给祝正亮一不能帮她干活,二又不能搬离知青点,吃饭照样吃的是知青点的大锅饭,只不过是睡觉换了个地方,这样的男人找来有什么用?”
  还给自己增加了怀孕的风险,如果这男人有良心还好,万一是个没良心的,那真是得不偿失。
  她当初找个村子里的男人,至少嫁给这个男人后,农活基本没让她干过,最多在家带孩子操持家务。
  像戚晓芸说的,要找个有共同话题的男人,她的男人和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但至少这个男人腰力好,能让她享受本该妻子能享受到的福利。
  林舒和戚晓芸相视一眼,这话说的没错,这样的渣男找来何用?
  三人在供销社门口没有等多久,牛婶子和林海燕就找了过来。
  一行五人一起出了圩,在回去的路上,林舒偷偷问林海燕:“最后怎么样?那个男人你满意吗?”
  林海燕眼里有失望之色,摇了摇头:“我没看中,只是我妈觉得他家条件不错,以后嫁过去家里有几位姐姐帮衬,日子总不会太难过。”
  林舒听了松了口气。
  如果换成她,她也看不中那个男人。
  “林舒,你觉得那男人怎么样?跟我说说你的看法。”
  林舒嘻嘻一笑,“你真想听我的意见?”
  林海燕摇晃她的手臂,“说说,我想听。”
  “我觉得从外表上来说,那男人有点货不对版。”
  林海燕懵,“什么意思?”
  林舒啧了一声:“那男人说他二十岁,我看他相貌,至少有二十五六,说二十八九三十都有人相信,长得太着急了。”
  林海燕听了捂嘴偷笑,为了不让前面的几人听见她们嘀咕,小声道:“或许别人真是二十呢?”
  “那也正好说明他家的基因不行,保质期太短!”林舒知道她没有相中,毒舌起来没有心理负担。
  “哈哈”
  林海燕笑得前俯后仰。
  “你们在笑什么?说出来也让我们高兴高兴。”戚晓芸听到笑声,回过头来问。
  回到生产队。
  林舒告别牛婶子等人回到家,发现家里只有刘小娥在家。
  “怎么样?换了多少钱?”刘小娥一见林舒进家门,就上前去接她的背篓。
  “41”
  “你怎么又败家?”
  母女俩的声音同时响起。
  刘小娥看着篓子里面的几十鸡蛋,差点没心疼的厥过去。
  家里养了几只鸡,每天两三个鸡蛋是可以捡出来的,这个败家玩意怎么就舍得在外面花钱买蛋。
  林舒本想掏41块钱,结果听了刘小娥同志这句败家,她决定鸡蛋钱、食盐和肥皂的钱都要从41块里扣除,“买几个蛋就是败家,那你这家也太经不住我败了。”
  “你乱花钱你还有理了?”刘小娥在考虑下次出去是不是要跟着去,免得这位祖宗花钱如流水。
  “我没理。”林舒从兜里掏出剩下的钱,放到桌上,“你看看村里谁人能跟您比,别人还在撅着屁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干活,你却在家里数钞票,就这你就强过村里百分之九十九当家妇女同志,多少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刘小娥想想今天的进账,心情稍好了点,“这么多蛋吃到什么时候去?可能臭了都还没有吃完。”
  “一人一天一个,五十个蛋不出几天就能造完,哪里会臭?”
  “一人一天一个,你想得美!”刘小娥将鸡蛋捡进放了稻壳的篮子里,“趁这两天休息,正好明天去看看你姐。”
  第37章 大姐近况
  林家大姐林雪在家排行老二,但女孩子中排行排一,所以比她小的都叫大姐。
  去林雪的婆家要过青江河。
  青江河是乡镇的交界线,过了河就属于另一个乡镇,去林雪家过了河还有十几里路。
  小河生产队所处的地理位置就算偏僻地区,林雪婆家过了河还要走十几里路,可想而知,林雪所嫁的村子更加偏僻。
  下了摆渡船,林舒背起背篓,“刘小娥同志,当初你们怎么想的,怎么把大姐嫁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
  别人嫁闺女,都要多方考虑。
  首先考虑的是所处的村子,看婆家的村子交通便不便利,如果不便利,婆家条件再好也就那样,在这个足不出村的年代,村子所处地方偏僻不偏僻占很大的优势。
  刘小娥走在羊肠小道上,看着周围茂盛的草木,叹了口气,“当初我们第一次嫁闺女哪有什么经验,这媒还是你奶奶家的一个表姑介绍的,我们看男方家里劳力多也就同意了。”
  说着,刘小娥看向她:“等这次你找对象我们就有经验了,你自己也有个参考。你喜欢交通方便一点的婆家,其实我觉得你二姨那边就不错。”
  林舒:“”
  说大姐的事怎么就扯到她身上来了?
  十几里路,途中要路过几个自然村落。
  这些村子虽然地处偏僻,但村子里的房屋一点不差,远远看去青砖黛瓦,村口的村道都铺了青石板。
  很显然,这些村落的建筑都是晚清民初的建筑。
  林雪婆家住的是一栋四水归堂的中式四合院,当然,这样一栋四合院的建筑成本很高,四合院里住了四户人家,林雪婆家只是住在靠东面的房间。
  林舒问过刘小娥,林雪婆家条件并不很好,怎么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
  从刘小娥口中得知,附近这几个村子,青砖黛瓦的房子基本都是当初地主家的大宅院。
  后来分给了穷苦的村民居住,而林雪婆家当初分了四间屋。
  快到林雪婆家的仙凤生产队,路旁的山林里多了不少油茶树。
  “你别看你姐的村子偏僻,但山上的资源比我们村丰富多了,你看这一片全是油茶,每年生产队摘茶子交任务,完了每家还可以分不少,吃油方面比我们村方便多了。”
  刘小娥边走边说,“以前这些山都属于地主老财的,山上的油茶也是那个时候种下的,还有你姐他们村,村后山上多青石,从青石缝隙里流出来的泉水比我们村的要甘甜。”
  林舒想了一下刘小娥口中的青石,纠正道:“妈,你说的青石书上叫石灰岩,一般从这种石灰岩里流出来的水都很清澈。”
  刘小娥:“对,从这种石头缝里流出来的水很清澈,要是夏天又冰又好喝。这种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做出来的豆腐特别的软。”
  林舒了然的颠了颠背上的背篓,“所以,您老就让我从家里背了十斤黄豆,是想在大姐这里做豆腐?”
  刘小娥听了哈哈笑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你姐他们现在已经分家,我来一趟就想着做点豆腐回去,你是不知道,同样的做法,你大姐家做的和我们家做的,那豆腐的口感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