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410章
作者:茶暖      更新:2025-04-06 12:11      字数:3753
  
  而那棚子里面,夏明月保留了一处小炉灶,方便冬日的时候燃些煤炭,能够在棚子里面围炉而坐,或吃火锅,或煮水泡茶,皆是方便。
  旁边则是预备了一处竹篾子编的藤椅,一处石桌,好在春夏之时,在此纳凉喝茶,夜晚观赏星星。
  至于那些原本腾出来的其余空地,上面的附着物尽数拆除掉,恢复到原本的平地,仍旧是拿青砖插入地中围了起来,充当小菜园和小花园。
  趁着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上冻,将这小片的土地拿铁锹剜上一剜,再拿耙子平整一番,栽种上蒜苗、菠菜、芫荽……
  夏明月欢欢喜喜地忙碌,天边儿却刮起了西北风。
  西北风带着浓浓的寒意,让原本还晴朗温暖的天气,一夜之间进入了寒冬。
  气温骤降,就连院子里面的水缸,在清晨之时,也结起了一层冰。
  而随着这层冰一并到来的,还有县衙的告示。
  是朝廷征集粮食的告示。
  但征集并非是白用,而是由朝廷出银钱从百姓手中购买粮食。
  而购买粮草的价格,按照市面上买卖粮草的价格再高上一成来定,以此来鼓励百姓们出售家中的余粮。
  对于能够比市面上的价格再高上一成的价格出售粮食,百姓们自然颇为心动,但同时也因此议论纷纷。
  朝廷向百姓手中购买粮食,这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其目的为何,属实令人好奇。
  “我听说,这是户部的主意,从百姓手中购买余粮,囤积起来,待来年若有地方有灾荒,便有足够的粮食前去赈灾呢。”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许多人的附和。
  毕竟除了每个地方的县衙、府衙等处设有粮仓,用于每年不时之需以外,朝廷再无其他储存粮食之处。
  但倘若遇到旱灾、水灾等事时,朝廷能拨下来的大多是银钱,需从粮商手中购买粮食,运往灾区。
  到了那个时候,粮价通常因为灾情而飞涨,更有许多把持粮食生意的商户坐地起价,大发国难财,身后又有世家撑腰,让朝廷无可奈何。
  同样的银子,到时候买到的粮食更少,起到的赈灾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而若是用储存粮食的办法,那便不同了。
  在丰收的年份,将余粮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收购上来,储存保管好,待用的时候再拿了出去,于朝廷而言,也算是降低了赈灾的成本,能够拨下更多的粮食,救助更多的灾民。
  “这法子不错,也免得到时候有钱都买不来粮食,活活饿着。”
  “是啊,这样朝廷赈灾也能更加及时,不必要银钱拨下来之后,又要前去买粮食,调运粮食,需得耗费许久的功夫。”
  “这立意是极好的,只是这样囤积粮食的话,时间长了,这粮食岂非十分容易坏掉,若是到时候拿出来粮食尽数皆是发霉虫蛀的,那该如何是好?”
  “你想到的,户部也想到了,这粮食若是两年用不上的,便要对外售卖,或者作为封赏消耗掉,同时再补充新的粮食进来,如此便能确保粮食品质,到时候拿出来的也都是新的粮食,不会发霉变质的。”
  “如此,那便再无任何不妥了……”
  “可为何我听说的,与你们所说的根本不同?”
  “这话什么意思,你听到了什么旁的事情不成?”
  “我听说,这收粮食根本就不是因为户部为赈灾所用,而是因为现如今到了冬日,金卫国战力大幅下降,因而朝廷想趁着这个时候再打上几场仗,再拿下几处城池,所以这才想着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以做战事!”
  “照你这么说,这收粮食,就是为了打仗?”
  “真的假的?”
  “真的假的我不知道,反正我听说是这个情况,是真是假的,只待往后慢慢看不就知道了?”
  “也是……”
  朝廷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为了再打上几场大仗,一举击溃金卫国的消息渐渐从百姓口中传了出来,飘到了军营之中。
  范弘辉,“……”
  怎地他不知道这件事情?
  难不成这西陲军中还有另外一个厢指挥使,早已定下了此事,上报朝廷,而皇上应允了下来,且根本没有告知他?
  “都说传言无稽,现下也算是体会到了。”范弘辉满脸苦笑地打趣了一句。
  一旁的陆启言却是笑了起来,“厢指挥使不觉得这流言来的刚刚好吗?”
  “你的意思是……”
  范弘辉顿了顿,挑起了眉梢,“让金卫国觉得咱们正在筹划新的战术布局,以此心中警惕,继而心生畏惧之意?”
  “不错。”陆启言点头,“现如今两国交战多年,劳民伤财,对朝廷皆是极大的负担,对于我朝如此,对于金卫国也是如此。”
  “对于我朝而言,休养生息数年,再开疆拓土,依旧能够为皇上成就宏图大业,且不至于百姓因此怨声载道,以至于朝政不稳。”
  “对于金卫国而言,连年征战,对其国力消耗颇大,朝中权贵对再起战争也是反对声极大,希望能够尽快停止战争,开通两国贸易,安稳度日。”
  “可以说,我朝与金卫国皆是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两边皆是想停战,但任是谁都不敢先开这个口,否则的话,便是怯战求和,无论是地位还是气势上都输了对方一头,议和之时也就十分被动,讨不得半分便宜。”
  “现如今碰巧有了我们备战的流言,那咱们不如干脆将这流言利用起来,只让金卫国以为咱们国力仍强,不仅能够维持长久的战事,哪怕是真灭了金卫国,也是势在必得。”
  “如此,金卫国必定因此生惧,对于是否继续打仗之事也会慎重考虑,倘若……”
  倘若金卫国因此彻底停了战,张口求和,那大周国便可以顺坡下驴,暂时议和,且拿到议和的绝对主动权。
  绝佳计策!
  范弘辉不住地点头,“所言不差,金卫国在边关附近的探子也颇多,听到这些流言,自然会如实回禀。那咱们干脆就再添上一些柴,将这把火烧得更大一些!”
  第589章
  坦白
  “厢指挥使这话说错了。”陆启言笑道,“这火咱们非但不能加柴加的太猛,还需稍微浇上一些水才行,否则火烧得太大,便显得有些刻意了。”
  筹备战事,本是军营的事务,外人论说不该得知,为的是能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倘若将所有的风声都放了出去,反而令金卫国的探子们生疑。
  倒是不如派人出去,佯装压制流言,给那些金卫国的探子一种军营不希望这样的流言传得沸沸扬扬,好让金卫国不要因此而提高过多警惕。
  这样一来,金卫国必定会对就此事深信不疑,对此事自然也会郑重对待。
  “说的不错!”范弘辉连连点头。
  反其道而行之,更增添真实感!
  范弘辉对此计谋十分赞同,更是忍不住赞赏,“不愧是陆指挥使,竟是能想到这样的法子。”
  “厢指挥使谬赞了。”陆启言笑道,“卑职也是听到厢指挥使感慨此事,突然想到了此法而已。”
  灵机一动,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不得不说,这陆启言的确是一个聪明无比的人。
  范弘辉不由地感慨,“不妨在陆指挥使跟前说句心底话,我突然有些庆幸陆指挥使当初不是安家人了。”
  否则,以陆启言这样运筹帷幄的能力,只怕他到时候也会被玩的团团转。
  “厢指挥使既是愿意说心底话,那我也有些心底话想与厢指挥使说明。”陆启言笑了笑道。
  “哦?”范弘辉来了兴致,“那你且说说看,是什么心底话。”
  陆启言摸了摸鼻子,眸中的光晦暗不明,“确切来说是两件事情,一件好事,一件坏事,厢指挥使想听哪件?”
  咋这说心底话,还牵扯到好事坏事上了呢?
  盘算了片刻,范弘辉开口,“那……你先说说坏的?”
  “陆启言是我的本名,我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什么名字?”
  “温遇。”
  范弘辉,“……”
  温遇,温家人。
  而温家身为世家,对长幼尊卑之事十分十分看重,而温家子孙,论字排辈,温家子孙皆为二字名。
  能姓温,还是单字的,便是温家的义子。
  “这名字……”范弘辉顿了顿,眉头微蹙,“是什么时候得的。”
  “七年前。”陆启言如实回答。
  也就是说,在陆启言从军之前,便已是温家的义子。
  而他能出现在西陲军中,也必定是温家的安排,大约是为了能够拉拢安家,为温家壮大势力,左右太子人选。
  甚至可以往更大了来想,以陆启言在西陲军的所作所为,甚至可以替代安家,那是不是可以说,温家的野心不止如此?
  原本以为,他此来西陲军中,得到了一个得力的帮手,甚至是遇到了知己,不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