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作者:
茶暖 更新:2025-04-06 12:08 字数:3771
即便不能每个人都帮衬上,但能帮上一家,已是积了极大的德,令人钦佩。
可现在,却有人因为心生嫉恨,想着断了那些个可怜人家的财路。
这是生怕他们能吃上饭不成?
看着她们吃苦受累,每日饭都吃不饱的,便开心了?
众人越想这心里头越不满,对着马氏便是一通的指责。
“竟是存着这个心思,怪道你在这里说上了一箩筐的话,合着是心里头憋着坏呢!”
“黑心肠的婆娘,你也不怕生出来的孩子没有屁眼?”
“我可告诉你,我脾气不好,你若是再在这里胡说八道,挑拨离间的,老娘大耳刮抽死你信不?”
“……”
面对众人的谩骂和警告,马氏气得是直跺脚。
接连后退了两步,马氏冲着冯氏喝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那两个侄子皆是在军中,你以为你这会子帮着夏氏说上两句好话,她家那个陆都头就能惦记着你,照顾好你那两个侄子?”
“这个我倒是不曾想过。”
冯氏看向马氏,仍旧是慢条斯理,“可我却是知道你家那不成器的男人从都头变成了中队头,这连降两级的,谁知道在军中犯了什么错,说不准是贪生怕死当了逃兵?”
“说起来这件事,我倒是想起来了,你该不会是看人家陆都头高升,夏娘子这生意做的好,又博了好名声,心里头气不过,就想着来找茬吧。”
被说中了心思,马氏脸色一变,“你,你胡说!”
“我胡说不胡说的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个。”冯氏用手指了指远处的城隍庙,“这人干啥事,城隍老爷可看得一清二楚,到时候遭了报应,可后悔都来不及了。”
报应?
金丘县城中皆信城隍老爷,对阴司报应之事,也深信不疑。
听到冯氏这样的话,马氏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在迟疑片刻后,也不再跟冯氏等人争辩,只扭身快步往家去。
俨然落荒而逃的模样。
直到离开了这条巷子时,这才放缓了步子,整个人也冷静了些许。
她在怕什么?
报应这种事,就算城隍老爷当真要报应谁,那也该是报应到陆启言和夏明月这对黑心的夫妇身上才对。
若不是陆启言背后使了阴招,他怎么能当上都头,而她家男人又怎么会成了中队头,这会子被人瞧不起?
还有那夏明月,分明就是贪心生意人嘛,指着旁人给她赚钱,还想博个好人的名声,不是又当又立是什么?
至于那些个为这对黑心夫妇说话的人,就是想着套个近乎,讨些好处来的。
要不然,为何现在他家男人成了中队头时便这般跟她说话,先前他家男人还是都头时,那个姓冯的,不也是成天对她和颜悦色,满面笑容的?
这些人那,各个都是势利眼。
捧高踩低的贱货!
马氏冲地上啐了一口,而后匆匆离去。
这边,待马氏走后,众人又说了好一会子的话。
内容大半是围绕夏明月和马氏。
说夏明月的好,道马氏的黑心烂肠,偶尔说上两句有关冯氏的话。
“还得是冯婶子,话跟刀子似的,直戳的那马氏心窝子疼。”
“哪里就那般厉害的,不过就是实在听不下去她那些个狗叫的话,分辨两句罢了。”
冯氏直笑,“说白了,还是沾了个姓氏的光。”
冯比马多了两个点,不就是比她强上那么两点吗?
不过其他妇人大多是睁眼的瞎子,并不识得字,对于冯氏此时的玩笑并不理解,只有些疑惑地看向她。
冯氏也不多解释,只收拾了自己纳鞋底子的针线笸箩,“得了,时候不早了,得回去做饭了。”
其他人看着渐渐西垂的日头,皆是三三两两地告别回家。
市井之间没有秘密,所有的话,皆是能顺着风飘满整个金丘县城的边边角角。
马氏今日的挑刺言论,还有冯氏当时的回怼,皆在第二日的晌午,尽数到了夏明月等人的耳中。
“这个马氏!”吕氏咬牙,“这回有才回来还说呢,说这回打长洲府城时,那个姓邵的实在不是个东西,想着把启言那一大队往死路上推,得亏启言想的周全,这才免去了一场灾祸,那姓邵的也因此被降了职。”
“还以为这回吃了教训,能够长一些记性,不曾想他家婆娘也不是个好东西,竟是在背后变着法儿地编排弟妹。”
“幸亏这回冯婶子当场回怼了回去,在场的人也都不是傻的,不被她给误导了去,不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误解弟妹。”
吕氏越说越气,“黑心烂肺的贱蹄子,若是下回看见她,非得给她两个嘴巴子才行!”
也才算出了气。
“嫂子消消气。”夏明月只笑道,“下回若是瞧见那马氏,也不必这般动怒,仔细伤了嫂子自己的手。”
“可我就是气不过……”
“嫂子这样想。”夏明月道,“这马氏为何会生气恼怒,还要在背后想着法儿的说些我的坏话呢?”
“这……”吕氏一怔,“自然是因为启言在军中升职得势,弟妹这生意做的好,又被人喜爱,她心生嫉妒……”
话还没有说完,吕氏住了口,在看到夏明月此时笑的十分狡黠时,猛地拍了一把大腿,“是了,气不过的,该是这马氏才对!”
“是呢。”夏明月连连点头,“她心里又恼又恨,只恨不得要将我撕个稀巴烂,偏生启言和我样样都强过她家,活脱脱是恨得牙根痒痒,却又干不掉我,晚上怕是都要气得睡不着觉呢。”
所以,该生气的不是她们。
她们应该高兴才对。
因为那些讨厌的人气急败坏而高兴。
“是这么回事。”吕氏连连点头,“瞧我这脑子,一时竟是没有转过这个弯儿来。”
险些上了那马氏的当!
那贱蹄子这般地找茬寻事,不就是为了惹毛她们吗?
偏不遂了她的愿!
对待马氏这里完全是可以采取无视的态度,而对于冯氏这里,夏明月盘算着得空要不要上门一趟。
第125章
蒸饺
冯氏的丈夫去的早,守寡多年,膝下没有儿女。
她不曾再改嫁,而是跟着婆家的哥嫂一并生活,自哥嫂去世之后,拉扯着两个侄儿,直到二人成家。
两个侄儿各自有了妻子儿女,冯氏不想在跟前碍眼,干脆将多年的积蓄拿了出来,置办了一个小宅院,自己一人独居。
唯有侄媳妇坐月子或是看孩子腾不出手时,过去帮衬一二。
冯氏这长辈做的地道,底下的侄子和侄媳妇对其也十分孝敬,时不时便来照看一番,送些吃喝之物。
而冯氏自己亦是有刺绣的好手艺,这个年岁也不歇着,绣帕子,绣炕屏,绣荷包,做绣花鞋……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
赚得的钱,除了自己日常花销,逢年过节的给底下侄孙辈一些压岁钱,其余的,大多用来惜老怜贫。
可以说,附近许多境地困难的人家,皆是或多或少地都受过冯氏的恩惠。
虽然这恩惠只是简单的一碗粥,一个二和面馒头,或者一件穿旧的衣裳,但对于那些已经面临饥寒交迫的人家来说,这是极大的恩情。
更是照亮前行之路的光芒。
因此,冯氏在附近威望颇高,许多人对其颇为尊重,对她说的话也都会听。
谁家夫妻两口子闹别扭了,谁家婆媳之间吵架了,谁家父子之间打架了,诸如此类的事情,皆会习惯性地请了冯氏前去劝和一番。
这次怒斥马氏阴谋言论,也得亏是出自冯氏的口,众人才能如此认同,免去许多的麻烦。
夏明月对冯氏心中尊重,也有感激,觉得于情于理,都该上门看望一番。
而上门去的话,总是不好空着手的。
思来想去的,夏明月决定做些蒸饺。
沙县小吃的蒸饺。
沙县小吃在现代社会时十分出名,遍布华国各地,甚至连国外也都有许多店铺,而其历史亦是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的黄河流域饮食文化。
沙县小吃以蒸、煮、炸、烤、腌等各类制作方法,既继承了黄河流域饮食文化传统,又兼具了闽南一带独特的饮食基因和客家饮食文化,其制作的美食更是多样,涵盖米类、面点类、豆类等多个类别。
先前夏明月做的筋道可口的手打鱼丸,以及一口爆汁的包心鱼丸,也皆是属于沙县小吃的一种。
而夏明月今日要做的蒸饺,亦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所熟悉的沙县小吃之一。
沙县蒸饺以其面皮筋道且薄而透明,馅料咸香可口不油腻,形状似柳叶而闻名。
要想做到这三个特点,首先在和面时便得十分注意。
和面时用的不是普通面粉,而是用澄粉(小麦淀粉)、糯米粉、木薯淀粉、土豆淀粉混合均匀后,以开水来烫面,待搅拌均匀后,再混上小麦面粉和些许花生油,揉成柔软光滑的面剂子。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