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作者:
兮若无止 更新:2025-04-06 12:07 字数:3633
甘采儿是长长松了一口气,一切都快尘埃落定,但同时也有些怅然若失。她与兰亭舟的路,就要走到头了。
而朱小筱则是心中既忐忑,又紧张。生怕韦石安考不中进士,又怕他中了进士后变心。
二月底,在礼部张榜那日,礼部大门外的红墙让人围得水泄不通,更有甚者有人提前一日便在那里蹲守。
甘采儿没去凑那热闹,她忙着在家指挥下人挂红绸,红灯笼,然后又买了好几筐的鞭炮挂在门口。
兰亭舟看得直摇头。
“你就没想过,万一我落榜呢?”
“绝不可能!”甘采儿小手一挥,说得铿锵有力,信心十足,“就算榜上只有一个人的名字,那也绝对是你!”
兰亭舟哑然失笑,他自己都没这么大信心呢。不过,自己能上榜,他还是有八成把握的。既然她想高兴庆贺一番,那就随她吧,总归是件喜事。
此次参加春闱的举人,一共九千六百二十五人,其中上榜的二百零一人。
兰亭舟高居榜首,夺得会元。
兰亭之几乎是施展轻功,一路飞回府的。
“会元,会元!嫂子,我哥又得一个第一!!”他人还没到,那硕大的嗓门喊一条街都能听到。
连兰亭舟自己都微微诧异,竟然得了会元!
“点炮仗!!”甘采儿小手一挥,豪气十足。
于是,兰府门前鞭炮声顿时响彻天际,整条街条都被深深震动了。其实,被震动的远不止是这条街,而是整个京都城。
兰亭舟让整座京都城都为他沸腾,为他震动!他又又又又又得了第一!!
童试第一,大多数人都会不屑一顾。
府试第一,也没多少人在意,小打小闹,不过尔尔。
院试第一,顶多算有些小才。
乡试第一,倒可以称一声“才子”,却也无甚稀罕,毕竟每隔三年,天下就要出三十多位解元。
春闱第一,确实能称翘楚,可让人一举成名。只是会元虽稀罕,但朝中众臣中的会员仍不乏其人。
区区一个会元,会让京都兴奋,八卦,赞叹,耳口相传,但不会让京都震动。
但兰亭舟不是普通的会元,他从童试到春闱,一路走来,次次都是第一。拿一个案首容易,连拿五个第一,这简直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
此刻,再说他是文昌帝君转世,信的人怕十之有八。
礼部张榜后,不过短短五日,兰府的门槛都快让人踏平了。竟然还有官媒上门,直接让兰亭之舞着剑给打出门去了。
甘采儿倒是见惯不怪,前世被她揍得鼻青脸肿的媒婆不下十人,她“妒妇”“悍妇”的“美名”也是这么坐实的。
前世,可没兰亭之出面帮她打人,都是她亲自动手。前世,兰亭之是后来她们在京都立住了脚,才随兰母一起来京都的。这一世,提前让他跟来,还是挺好的。
“公子,又收到一堆拜帖。”墨云拿着一大摞的帖子进了书房。
兰亭舟头疼,这么多人,他哪里见得过来?更何况,一个月后他还有殿试要参加。
“呵呵,亭舟,你现在可是京都最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呢!”陆青宁哈哈笑道。
“幸好是没人知道我与你的关系,不然,我家门槛怕也是要被踩烂。”
“如今这情形,非长久之计。”兰亭舟微微叹气。
“也是,这样你完全无法静心看书,准备殿试。”陆青宁点点头。
“要不,这样吧。这段时间,你找个清静的地方避一避,等殿试完了再回来。”陆青宁提议道。
“我这也这样想的。青宁,你可有地方推荐?”
“我帮你问问,我底下那帮兄弟,有几人家境不错,在郊外有几处庄子,到时我帮你借来住一月。”
“如此甚好,那我就先谢了。”兰亭舟道。
“不好!”甘采儿一口否决。
兰亭舟晚间将这事给甘采儿说的时候,没想到甘采儿会反对。当时,甘采儿正坐在床上整理箱笼。
“有何不妥?”兰亭舟问。
“我们是要搬个清静的地方,不过不是郊外的庄子,而是慈云寺。”甘采儿如是道。
第203章 慈云寺
“慈云寺?”兰亭舟眉心微蹙。
“为何?”他不解道。
“慈云寺就在京都城内,离得不远,城中若有什么事,消息也传得快,比去郊外强多了。”甘采儿解释道。
前世,他们去的就是陆青宁找来的郊外庄子,其实也挺好的,挡住了无数来打扰的人,让兰亭舟能专心学习。
但这一世,甘采儿想换个地方。反正,兰亭舟的状元已经没跑了。
就算景和帝不知道兰亭舟日后会成为帝师,但现在实打实,他是杜恪的老师,那景和帝偏点心,也很正常不是?
“而且,凤鸣山很高,慈云寺又建在山顶,那些想来找你的人,想要爬上来,也不容易。”
“清静是一定清静的。”甘采儿继续道。
“还有呢?”兰亭舟看着她,淡声道。
甘采儿一噎,手不由自主地开始揪衣摆。呃,她就说嘛,这人根本就不好糊弄。
“梅婉清隔几日也要去。”她低下头,有些泄气地道。
“不是让你离梅家的人远些吗?”兰亭舟目光严厉了些。
“她这不是出了梅府嘛,正好你也需要清静的地方,我也能有个人能去探望下,有什么不好的?”甘采儿眨巴眨巴眼睛,无辜又讨好地看着兰亭舟。
瞧着甘采儿讨好的模样,兰亭舟还是气恼,但心就是软了,也就没再反对。反正山上清静,人又少,自己多看着她些,应该出不了什么事。
听说兰亭舟和甘采儿要慈云寺,最开心的是兰亭之。
“行,你们去吧。府上我来看家。”
能逃脱兰亭舟对他的管束,他就差欢呼雀跃了。
兰亭舟淡淡瞥了他一眼,道:“这一月将《大学》和《中庸》各抄五遍。我回来时要检查。”
兰亭之才起的兴奋,便肉眼可见地,垮了下去。要抄这么多遍书,那这和他在家时有什么区别?!
甘采儿见状,颇为无语。
兰家世代书香,估计所有读书的天赋全让兰亭舟给占了,兰亭之是一星半点都没有。他俩可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一个读书信手拈来,次次拿第一,一个却连字都写不好几个,更别提做学问了。
“他若真不爱学,你强压着他抄书,那也是没什么用的。”甘采儿忍不住替兰亭之说话。
兰亭舟目光淡淡扫过来,很是不悦。
“我也不是说让他什么都不学,你可以让他抄些他感兴趣的书。这样,等他抄完后,也能对他有些益处。”
兰亭之喜武厌文,这一点兰亭舟是知道的。甘采儿所说,也并非无理。
他略一沉吟,便道:“那就抄《六韬》,每日五百字,我回来时再考教你。”
“哦。”
兰亭之的脸虽还是耷拉着,但比刚才好上不少。毕竟,兵书他好歹还能看得懂一些。
于是,三日后,兰亭舟与甘采儿坐着马车,带着箱笼去了慈云寺。
在京都,慈云寺算不得名寺,也不算古寺。因为凤鸣山高,而它又建在山顶,所以有些与世隔绝,香火不旺。
梅夫人之所以让梅婉清来这处修行,大约就是看中了此处,虽处闹市之中,却实则很偏远的地势吧。
凤鸣山的路不好走,甘采儿这种惯常跑跳惯的人,都走得直想哭爹喊娘。
兰亭舟数次回过头来,问她:“你真的要上去?”
甘采儿看着那满山粗壮的树干,心想,以梅婉清那柔弱的身子,光是想从山上下来,怕都不是易事。
她眼前忽地闪过梅婉清那双怯生生,却清亮的眸子,对她充满着全然的信任。于是,她重重地点着头。
“一座山而已,还能难住我?”
说罢,她拎起衣摆,又大步向前了。
兰亭舟虽是跑到慈云寺避世,但因他而产生的巨大的震动,却仍在京都城内不停发酵。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在谈论他。
京都城的街头巷尾,全是他的各种传说。
摄政王府内,公孙奕拿着呈上来的名单细看。
“这次的会元,竟是兰亭舟?”
“是的,王爷。此人的才学,确实非同寻常。”范睢也难得夸赞道。
“兰家家学渊源,出来一个文曲星,倒也正常。只是可惜,他是兰家的人。”公孙奕目露惋惜。
“兰家世代清流,家风纯正。据说此人品性高洁,若能为王爷所用,也未尝不是好事?”范睢很惜才。
公孙奕眼前浮现出兰仕尧临死前坚定不屈模样。其实,如果他不执着于那所谓的对错,他完全可以不死的。
成王败寇,这世上哪来真正的对错。
思及此处,公孙奕摇了摇头,道:“范先生,好钢易折,高洁这项品质,在朝堂之中,并不可取。”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