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作者:
锁乐 更新:2025-04-06 11:56 字数:3495
四人便一一坐下,又各自介绍一番。
四人皆是广安侯府的儿妇,先头冲庄姝笑的妇人是广安侯府五郎媳妇况氏,另三人皆是庶子儿媳,分别是薛氏,李氏和杨氏。
李氏同杨氏因在家中不受宠,此时在庄姝面前也畏畏缩缩。
况氏与薛氏母家显赫,在夫家亦受器重,言行举止要大方许多。
况氏心知自己比庄姝大些,可也在她面前也不敢托大,只道:“妾往日只远远见过良娣,不想今日也能与良娣同席。亦闻良娣擅骑术,良娣不妨瞧场下那名竹青胡服的小郎君骑术如何?”笑说:“那是我家小儿,不知天高地厚只听闻有赛马,巴巴就上场了。”
况氏话落,庄姝便将目光转换到广安侯府家中的小郎君身上。
只见一名八九岁的小郎君坐在马上,人未及马高,在马上倒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
庄姝道:“小郎君小小年纪不怯场已是难能可贵。”
况氏面上不胜骄傲。
庄姝听底下鼓声震响,知是开赛了,转而认真注视底下马场上的情况。
马场上有八人在跑马,场上一女子着绯红衣裙,是朱氏。
其余几人庄姝也只认得赵家二郎。
开赛后一直是赵二郎遥遥领先,庄姝倒不觉意外。
令她感到意外的是朱氏,短短两月,她如今的骑术已经很不错。
此时一名小宫女在云映耳边低语几句,云映便上前来对庄姝道:“良娣,长公主请您进殿喝茶。”
庄姝的确出来多时,况且她与广安侯府几位女眷亦无话可说,便冲几人浅笑,领着云映几人进了正殿。
正殿内,瑞康长公主坐于上首,成钰公主同太子妃分坐其左右。
往下再是万毓并一位貌美的妇人。
庄姝进殿,给几人福了一礼。
瑞康长公主道:“外边天寒地冻,惟你和长乐爱看那赛马,要我说,还是在屋子里吃茶好。阿姝你快快坐下。”
瑞康长公主待庄姝一贯亲厚,如今只有女眷在场,只唤她闺名。
庄姝应一声是,含笑坐下。
庄姝对面坐着位十七八岁的小娘子,只见她面上略施脂粉,梳着简单的百合髻且发间并无多余点缀,这样简单的装扮愈发难掩她不似凡尘的姝色。
庄姝在心底暗暗惊叹,从前倒不曾见过这位娘子。
“阿姝恐怕还未见过六娘。”
瑞康长公主方开口,便见对面女子站起身,冲庄姝微微福了一礼。
万毓与庄姝同坐一侧,此时小声对庄姝道:“这是张太师的孙女张六娘,她们母女前日才从永州老家回京。”
经万毓提醒庄姝这才知道对面女娘身份,原是张太师家中的六娘,京中众人赞扬的才女。
前两年张老夫人病逝,张太师携家眷回乡为母守孝,张六娘便一并回乡。
如今想是已过了孝期。
此时外间传来阵阵哄闹声,听着像是比赛结束了。
便有宫女笑着进来禀:“禀长公主,此番跑马二郎得了头筹。”
瑞康长公主面上却并无多的喜色,只摆手,叫赵二郎在底下顽便是。
长乐郡主随后跑进殿,亦高声宣扬赵二郎得了头筹。
瑞康长公主轻呵:“如何要你大呼小叫?再这般没有规矩便送你去宫里。”
长乐被阿娘这般说了一通,只委屈地躲到成钰身边。
瑞康长公主也着实头疼,眼看女儿抽条似地长开了,只这性子未免太过横冲直撞。
又看底下张六娘性情娴静,举止文雅愈发喜爱。
“六娘性子愈发沉静了。”
刘氏面上却是愁苦之色:“回乡这几年镇日只知闷在房中看书作画,实不爱与人交谈。我倒希望她性子活泼些。”
瑞康长公主见她尚不知足,不由道:“那好,不若我们两家换了女儿来,也让我体会体会你的难处。”
刘氏亦笑开,“好说好说。”
二人说笑几句便言归正传,长公主当真存了要将长乐郡主送去太师府教导的心思。
当初张六娘是皇后看中的太子妃第一人选,偏不巧张老夫人离世,张太师回乡丁忧。
且又不知道哪里传出张六娘不愿入东宫的闲话,此事后来便也作罢。
张家养女儿自有方法。
瑞康长公主想着将长乐送去太师府,不说别的,熏染熏染六娘的文墨习性也是好的。
此事便在二人说笑间定下。
庄姝几人听长公主与刘氏说话有趣,皆乐得掩唇轻笑。
只长乐一人心中戚戚,她就爱骑马,二哥还应了明年开春教她射箭,她才不愿窝在屋子里写字作画呢!
-
年关将至,许嗣明在东宫辞别太子,欲往南边去。
此事交由魏让安排。
临行前,李谡在丽政殿设宴替他践行。
许嗣明甚是感激。
李谡携许嗣明进京主要为的太子妃,如今太子妃身子已痊愈,他便不愿多待。
二人相处多日,许嗣明知太子心系百姓,胸有宏图。
李谡亦知他有千山万水要历经。
席上并无伤感,只说起二人从晋陵至滁州又到京城之行。
二人也算共经生死的挚友。
“今日某替良娣请脉,行至宫门外,宜秋宫云映女官偷偷问了某一事。”
李谡握着杯子的手紧了紧,“良娣身子有碍?”
许嗣明笑道:“殿下不必担忧,良娣一切安康。只云映女官含糊提及子嗣一事,某道不必为此过于忧心。”
李谡不由摩挲着酒杯,又听许嗣明问:“殿下一直在用药吗?”
李谡微颔首。
许嗣明似有不解,却也不便多问。
今日对太子提及此事便已教殿下知晓,往后太子如何打算自由他说了算。
许嗣明道:“此次一别不知何时再见。”他拿出一个小瓷罐递予太子。
李谡道多谢,接过瓷罐收入囊中。
瓷罐里装着许嗣明研制的避子丸,男女皆可服用。
第59章
承诺她又何尝不是被她耶娘抛弃在人间……
魏让打帘进了殿,脖子后头一道冷风灌得他打了个哆嗦。
殿内,李谡照旧坐在案前,魏让轻轻走了过去道:“殿下,太子妃在偏殿求见。”
李谡看书一时忘了时辰,他将手上书卷放下,问:“什么时辰了?”
“戌时三刻了。”
李谡揉揉眉心,“竟这么晚了?太子妃此时来有何事?”
魏让眼睛咕噜转了
两圈道:“宝瓶手上提着食盒,说是太子妃今日煮了羊肉汤给殿下送来。”
李谡不好拂了太子妃的面子,略一思忖道:“让太子妃进来。”又见案上两只蜡烛将要燃尽,吩咐:“叫人把案上蜡烛撤了。”
殿下这般吩咐便是准备离开了,魏让心中暗想。一面应声出去请太子妃前来,一面又召了两个内侍上前将案上的蜡烛撤下。
魏让匆匆去了偏殿,刘中蓉与宝瓶正候在里间,见他来了,二人目光都投了过来。
魏让进殿先给刘中蓉行了礼。
刘中蓉问:“如何?”
魏让笑道:“殿下请太子妃过去呢。”
刘中蓉心中松了一口气,不由抬头望了眼宝瓶。
宝瓶也欢喜,冲她点了点头以示鼓励。
刘中蓉便站起身往外走去。
到了正殿,魏让在前头替刘中蓉打起帘子。
刘中蓉从宝瓶手上接过食盒,心下暗暗提了口气遂迈步进了殿里。
李谡正坐榻上把玩一枚新得的印章,听见殿门动静不禁抬了头。
刘中蓉好不容易见他一面,心底高兴,竟欲要落泪,又恐失态硬生生忍住了。
“殿下。”刘中蓉放下食盒,对他福了一礼。
李谡将印章倒扣在案上,笑说:“外面冰天雪地,你身子才好,怎还亲自过来?”
刘中蓉闻得他的这番关心知词,面上微微红了,柔声道:“正因天冷,妾特地做了这最暖身子的羊肉汤。”说罢,她将食盒放置在案上:“羊肉汤冷了味道就膻了,殿下趁热用吧。”说罢,刘中蓉打开食盒,将里面盛放的汤盅取出放到李谡跟前。
李谡接过掀开盖子,一阵羊肉的鲜香萦绕鼻尖,他知道这定废了她一番功夫,不好落她面子,便拿着汤勺吃了起来。
刘中蓉看了心里十分高兴,又暗暗思考接下来的话要如何开口。
羊汤虽好,但是眼下时辰不早,不便多吃。
李谡也只吃了半碗便作罢。
他将汤盅置于案上,赞了一句:“味道很好。”
刘中蓉轻轻一笑,“殿下喜欢便好,过几日我再做了送来。”
李谡道:“这等小事又何必要你亲为?”
刘中蓉听他这般说也只好点头应是。只心下微微失落,其实只要为了殿下,再小的事她也愿做的。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