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作者:
游渔犹愚 更新:2025-04-06 11:50 字数:3317
“何必早早自疑?我与你相识不过许久,且知道你刻苦。常言说天道酬勤,你怕什么,妄自菲薄算什么大丈夫?”林言忽然被柳湘莲当肩一捶,险些跌回舱里去。他禁不住笑起来,却不全然是因为那句宽慰,也是这样的动作叫他想起秦向涛,想起京城。
姐姐的影子是挥散不去的。
天光里,水色里——连读书时候都响着那一道声音。
他从未独自一人走过这样的远路,看着路上的好山水多次升起自己不擅丹青的可惜。
柳湘莲的最后一只小酒瓶喝空的时候,船也终于到了苏州。林言一下船就打发人往家里送信,紧早叫姐姐知道他平安到了,不要再日夜担忧。
苏州的老宅和最开始没什么两样,只是因着姑娘哥儿不在,又遣散许多奴仆,于是显得更冷清些。柳湘莲不在乎住处如何,他终日浪迹惯了,深山破庙也住过。比起苏州林家的宅院,倒是对忽然冒出的窦师兄更好奇些。
窦止哀评:师弟最喜欢拿我做噱头。
真的恼了就不会这样说,这样说了的师兄是非常大度的,林言笑眯眯过问师兄辛苦,传达各方问候。窦止哀看着他这副样子,哼哼笑道:“托你的福,这一段时日我可没少吃挂落。”
“这话怎么说?”此处只师兄弟两个,林言关了门,似不解师兄抱怨什么。
“我可不知道你在京里干了什么,怎么先头来的那小子原本还说与你见一见,前些
日子忽然又赶着走了?”
“师兄的消息好灵通。”林言这回是真的奇怪了,但想到师兄各处云游,交友无数,这样灵敏通达的耳朵却是有了解释:“我也是没法子。”
“当初师父叫我来,不就是防着这个?”窦止哀叹一口气:“真以为做了唯一的男丁就立得住?这天底下可没多少稀罕事——你拖拖拉拉到这时,我还怕你是要做了散财童子去。”
“师兄,你别觉得我年纪小——师父若真的惦记这些俗务,如今就不会因为此事数落我。”林言听到窦止哀这一句,却是静默一刻。他已经不是小孩子,隐隐的,他已经为步入仕途做了准备,也打好先锋:“我不存心试探你,但你若是愿意便告我,当时究竟是谁叫你来的,师父的信又是怎么一回事?”
当年的信林言一字一句都看过,确定是师父的笔迹。而以师父和师兄的态度来看,他们至少‘曾经’确实是师徒。
——过去的窦止哀也是和如今的林言一样的,当代大儒斐自山的弟子。
这样的人物不入仕途甚至无人问津,本身就是一件怪事。
他这样坦诚的问出来,窦止哀并不觉得奇怪——他其实很欣赏林言这一方面的性格——该试探的时候懂得打机锋,但也不吝啬满腹真诚。这样的脾性叫窦止哀着实喜欢,但他并不打算在此时对林言全盘托出。
“我只能告诉你,我要来是告诉过师父的,那封信也确实是师父写给你的。”窦止哀叹了口气,他看着年龄几乎可以算作他儿子的师弟,在此刻彻底把林言的形象与当年小小的孩童剥离。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用在此处也可以。你只记得,师兄不会害你。”
第54章
两相映琉璃易碎
穿堂过巷的货郎很有招揽客人的手段,拎着一把破琴来回扯着,嘴里含含糊糊唱着些久远的故事——刻意不叫人听得很清晰,凑近了,先看清他身上背着的货箱。
货箱里的东西叮叮当当,西域的铜铃,西洋的玻璃串......厨房的赵嫂子跟凝儿说那些都是假的,一个小货郎弄不来这些东西。但凝儿很喜欢,她倚着门,一听到那把破琴响就跑出去了。
“姑娘,您拿好。”货郎不仅卖玩意,还兼卖些零嘴——这会正好是油炸的木槿花,凝儿很爱吃。
只是不太敢回去吃,倒不是主人家会数落,单是怕她妈妈骂她。
凝儿一面往嘴里塞着,一面想起她的妈妈发火——两个手都支张起来,连带前襟的花也盛开了——她妈妈总是把手扬得很高,落下来捏她的耳垂,说她‘吃不上好东西,厨房什么好的没她一嘴,偏爱往外面使钱。’
凝儿‘嗤嗤’笑着,猫着腰又躲回院子里。
她当然知道货郎的玻璃串是假的——小姑娘步子轻,走过小径,花草叶子跟着摇头摆尾。四下无人,凝儿悄悄从领子里拽出一截小绳,小绳的末端系着一颗真的玻璃。
阳光透着这颗粉色的珠子穿透过来,凝儿看得痴了,想不清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美丽的东西。
珠子是姑娘给的,凝儿看了很久,才恋恋不舍地收回去。
她长到十一岁,这回是第一次跟着爹妈离开苏州。她家里都是林府的家生子——林老爷故去,新的少爷没有官身,但家里人还是‘林府’、‘林府’地叫着。他们说这是早晚的事。
但这是来京城以前的事,少爷身边的文墨是个很严苛的性子,不许他们‘不规矩’......凝儿想到这里,踢开一颗小石子,但转眼又高兴起来。
她来了很久都没见过姑娘和少爷,但真是相处下来却觉得他们都很和气。尤其是姑娘,她现在戴的这颗珠子是姑娘的外祖家送的,拢共就那么一小盒儿,姑娘竟就眼睛都不眨地给了她。
凝儿隔着衣裳摸摸那颗玻璃珠,那圆滚滚的宝物正在滚动。
荣国府里的人可真不小心,这样美丽的东西也不仔细照顾。东西丢了,倒叫她捡着,送到姑娘跟前,姑娘还很惊奇。
“这都叫你拾得了,想来也是你的缘分。”那时候姑娘是笑着的,荣国府来的人却也是,只是那妇人的笑是拿泥巴拓上去的。现在天热,很快化开,滑腻腻在脸上流淌着。
“原就是说给姑娘解闷儿——串珠儿,赏人,丢着玩——姑娘怎么处置都使得。”
“那你也是替我玩过了。”黛玉唇角拢着笑,眼睛却很冷清:“倒劳烦你辛苦一趟,只是为着这回乡试,我往佛前许了念头。这会去玩,怕佛祖菩萨以为我不诚心,还得请你和凤嫂子说清——雪雁,你使人跟着回去,苏州家里送的东西到了,正好一并过去分着。”
“姑娘惦记,姑娘惦记。”那妇人还笑着应,眼睛却落在凝儿的手心,那枚漂亮又贵重的玻璃珠子在草地上落灰的时候没人注意,这会离了眼睛却得人心。
眼前出现一个院儿,院儿的门开着,凝儿羞答答进去,正跟雪雁撞个正着。她想甜滋滋喊一声‘雪雁姐姐’,没出声就自己捂住嘴,眼睛弯弯的,声音小小的:“姑娘正歇着呐?”
“醒了,刚还问你,你自个进去吧。”雪雁仿佛是很高兴的样子,整张脸都似那颗粉色玻璃珠,被阳光照得很通透。
这不时不节的,怎么就高兴成这样?
凝儿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掀帘找她家姑娘去了。
“刚还听着你说话,还想着几时肯进来呢。”黛玉正坐在一张搭了毯子的椅子上,见凝儿进来,招手叫她过去。凝儿去了,正见她家姑娘将一只手帕包袱给她,打开来看,发觉是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几颗珠子。
“正收拾着,见这几个倒与你那一颗相配。回头叫你妈妈给你打个合适的络子,别戴在颈子上,不然跌了跤,扎在身上要多疼。”
凝儿很乖巧地应下,当时就把脖颈上玻璃珠取下来,一并包裹在手帕里。几颗珠子都是清清透透的样子,滚在一处,隐约映着黛玉的眼神。
荣国府里不是第一次送来东西,不像是随意送的玩意,倒像是为着那些不三不四的话的赔礼。
黛玉想着,嘴角便擒了一抹冷笑——他们这会也只敢借老太太的威势。
搬进搬出,其实没什么好说。可当一个算得勋贵大族,另一双却是清臣遗孤时,事情便陡然变得尴尬些。尤其其中掺着似是而非的钱财纠葛,那外面的评论却也两极,哪边都有人听不乐。
最开始出主意的人心里定然也存着很大一股郁气,可不是么,到手的钱财糊到墙上又叫抠出去,连带丢了面子,不知被笑过多少句。那些难听话指不定逛了多少圈,这会藏不住,飞到她的耳朵里,才羞羞怯怯送些不惹眼的小物件赔礼。
小气,损了阴德——这样的说法挨不着正理,倒像是现世阳间占不得便宜,才只好诅咒来生的福气。
赤口白舌安不得好心,粉饰太平倒是该著书立传去。
她近来身体好些,也常与人交际。平日多听一耳朵风评,倒也能知道些当今世事。高楼起,高楼落,这样的故事古往今来都不稀奇。可气楼里歌舞升平,华巢危卵,只在旦夕。
黛玉眸子仿佛含了水,心底泛上密密麻麻的苦意。饶是她再如何劝慰林言不要因此伤心,自己却难免暗自失意。她从年幼时来到京城便在荣国府,老太太疼爱,姊妹间友爱,如今这般情形,委实无法一夜间将从前温情忘尽。
心肠且不是硬铁石,又做不得书卷,一撕便忘尽。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