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99章
作者:千棵树      更新:2024-11-19 09:43      字数:2057
  包拯脸色有些阴沉,但面对公孙策,包拯的眼眸还是极为柔和,“阿策,看来我们是被人耍弄了。”
  公孙策一愣,这是怎么说?
  包拯便将和庞太师的一番谈话仔细的说给了公孙策听。待说完,包拯很平静的说了一句,“且不管庞太师用心如何,如今,你我二人也是不能置身事外,且,我们也不能看着时局纷乱,阿策,我的想法是,此事因何而起,便要在那结束。”
  公孙策点头,包拯这话说的没错,他们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如今之计,只有解除目前的困局!
  而也许……庞太师或许便是有着这样的目的?公孙策心头想着,但看着包拯脸色阴沉的不甚好看,就也没有说出口,包拯至今为止,还从未被人这样的明晃晃的算计过。包拯虽然看似沉稳严肃的,公正无私,但是包拯的好胜心可不在他之下。公孙策敢肯定,包拯之后必定会有后招!
  ——上辈子,包拯和庞府斗智斗勇的时候,都是如此。
  “现在,阿策,我们来把事情理顺一次。”包拯说着,拉着公孙策坐下。
  “嗯,事情是从祭祀开始,寇珠被发现死在祭祀的殿宇里,而殿宇里只有庞太师。庞太师说他是奉旨前来,但很明显,旨意被篡改过了,而被篡改的圣旨也消失在寇珠的肚子里。而这些都不能证明庞太师的无罪。”公孙策仔细的慢慢说着。
  “不管眼下局势如何,怎么样的旁根错节也都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要做的便是查案,查出事实的真相!”包拯冷静的说着,看向公孙策,“李妃的事情,阿策你怎么看?”
  公孙策愣了一下,脑子里瞬间闪过六子面馆里的那笑容温婉的中年妇人,公孙策低声开口,“庞太师好像什么都没说,但事实上他说了很多。第一,李妃的确是遭人陷害,第二,李妃离开了,是被人带走的,而另一位皇子跟随李妃平安离开。第三,此事,作为李妃亲信的寇珠,她或许是不知情?”
  包拯思索了一会儿,点头,拉起公孙策,“阿策,我们现在马上到宫里去,找御史黄明!”
  公孙策一愣,御史黄明?上辈子告知他们狸猫换太子真相的古怪的黄明?
  公孙策还来不及反应,就被包拯拉着跑出了白家酒馆,公孙策只好努力跟上,一边不解的问着,“哎,等等,御史黄明是怎么回事?”
  “王丞相说的,我回来的时候遇见王丞相了,王丞相就让我去找御史黄明。”
  “哦……”
  公孙策恍然,御史黄明自己写的大宋野史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而上辈子,王丞相最为疼惜的小女儿就嫁给了御史黄明。看来,王丞相是早早就在相看女婿了!
  但只剩一天的时间了,他们……还能阻止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吗?
  第117章 狸猫换太子16
  御史黄明和上辈子一样冷面傲然,见包拯和公孙策,只是冷冷的扫了一眼,随手一指摆放史册的架子,就自顾自看起书来。
  公孙策无奈的看了眼黄明,侧头看向包拯,包拯微微摇头,就专注的翻起史册来。
  公孙策不动声色的将写着隐逸村的飞鹰们竹简找了出来,然后,故作惊讶的递给包拯,“包拯,你看这里!”
  包拯接过一看,眉头紧皱,在离开隐逸村的时候,凌老大交给他们的那黄布包果然是宫廷里的东西!
  “所以,这就是真相?”包拯喃喃道。
  公孙策一愣,“怎么说?”真相?这么快真相就出来了?
  包拯却沉默不语,不再解说,只是将竹简交还给了公孙策,继续专注的翻找起来,公孙策不明白包拯到底是想到了什么猜到了什么,这和上辈子的情况不一样,公孙策也不敢再妄言,便将竹简放到一边,然后,也跟着包拯继续翻找起来。而这时,黄明走了过来,背负双手看着公孙策和包拯忙碌专注的翻找着东西,哼笑了一声,慢吞吞的开口,“明日的此时,庞太师便要被问斩了。”
  这话犹若雷霆一样直咂了下来,咂得包拯和公孙策都有些发蒙了。
  “你说什么?明日庞太师便要被问斩?!”包拯急急问道。
  “你们不知吗?圣上今日上朝,有人便上折请议庞太师杀宫女一事,王丞相试图劝说圣上将此事放缓再议,但圣上似乎圣意已决,明日午时,便要将庞太师问斩了!”黄明慢吞吞的说着,说完,挥了挥手,懒散说道,“包拯,我劝你还是莫要白费功夫,你和公孙策且都回去吧。”
  公孙策皱起眉头,这事情竟然和上辈子一样!不同的是,上辈子差点被问斩的是八贤王,而这次却是庞太师!
  “多谢黄大人提醒,但未到最后,包拯不会放弃。”包拯说着,转身继续认真的翻找起来。
  公孙策也安静的跟着去翻找另外一边的资料。
  黄明看着包拯公孙策,挑眉不解,“如果是为了八贤王,本官尚且能够明白,但,明日要被处斩的可是庞太师,揽权独霸的庞太师!包拯,这样,你也要为他开脱吗?”
  包拯看向黄明,淡淡开口,“包拯只知是非曲直,若贪官无罪,为杀贪官而栽赃陷害,此非包拯所持之正大光明!若好人枉法,为救好人而不顾律法,此非包拯所维护之律法!律法在前,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黄明嗤笑一声,看着包拯,嘲弄道,“我听闻包拯铁面无私公正严明,但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包拯,你所持之道义未免太过于狭隘了吧。你可知,若是庞太师死了,这大宋江山只会更加强盛!你这就跟杀一人死一千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