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82章
作者:愚礼      更新:2024-11-16 10:16      字数:2012
  周及想了想说:“还不知道。”
  备考时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根本没好好考虑这个长假要怎么过。被李唯钦一问,周及才开始思索。
  从现在到九月初,两个多月的时间要是什么也不干确实亏了。不管干什么,他都想跟覃尚一起。
  想到这的他很快给覃尚打了个电话。
  “喂?你还没估完吗?”
  “你电话来的真是时候,”覃尚回道,“刚结束。”
  周及笑着问:“总分多少?”
  相比周及来说覃尚属于正常发挥。覃尚用周及给他整理好的答案进行估分,最后总分锁定在了687。
  “哥,你真厉害。”周及忍不住道。
  覃尚:“有什么厉害的,不是每次都差不多。”
  这个逼被覃尚装到了。周及无言以对。他转移话题地问:“你这个假期想怎么过?”延扇亭
  “你呢?”
  “我想回仓汀陪你过。”周及说。
  覃尚有所犹豫地开口:“你别来了,在兆宁等我开学的时候过去找你。“
  他满心想着要跟覃尚一起过,可覃尚一下子就把他们的见面推到了两个多月后。周及有点不太开心:“你不想我?”
  “我很想你,”覃尚认真说着,“可是,我不想你回来。”
  “什么意思。”
  “外公在住院,家里乱成团,我不想这个假期你掺和进来过得不开心。”
  在今天之前覃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都留给高考,在今天之后就要不得不全分给家里了。覃尚是不想他过去跟着一起陷进无边无际的压抑。
  周及沉默后问:“外公什么时候住院的?你怎么没跟我说?”
  *
  作者有话要说:
  【章末时间备注】
  2017年6月7日和8日,参加高考。
  第089章 第一志愿
  外公的病情在当初离开医院选择保守治疗时医生就说了剩下的时间最多只有六个月。
  到现在看来, 这老爷子已经撑了七个月了。小哥俩全身心备战高考的时候,他也在拼尽力气对抗病魔。
  说起外公的病情,覃尚才跟周及详细的说这几个月来的情况。
  外公的身体一直都算不上好, 全靠药物吊着。吃了太多的药,身体产生了抗药性。常常在半夜里疼醒或者干脆完全睡不着觉。
  到了临近高考的那几天,他的状况糟糕到很难下床。但在覃尚面前却依然看起来一切正常。他是在高考第二天下午, 覃尚离开家去考试后被朱慧琴送进医院的。
  从头至尾他都没有想着要扰乱覃尚的心态, 就像覃尚为了不让周及有一点分心而始终选择瞒着实情一样。
  可想而知,在周及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仓汀的家里这几个月到底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
  周及每次询问家里的情况, 覃尚都说一切都挺好的。虽然周及有心理准备,但真的听覃尚说出来,还是觉得特别的难过。
  整个高三下学期, 覃尚都算是浑身湿透了从暴风雨里蹚过来的。爸爸的突然离世,妈妈的沉默寡言,外公的日渐消瘦都如雨水淋在他身上。他不仅要承受着家里暗无天日的氛围,还要铆足了劲迎战高考。
  他却从来都有抱怨一声。他无论何时都觉得周及离开仓汀回到兆宁是对的。他有多希望当时周及能远离家里的阴郁氛围, 就有多希望周及能不在这个时候执意回仓汀。
  几个月来周及在学习上的全力以赴他看在眼里,是时候该好好愉悦放松,不该再承受任何压力。
  他能做的就是把周及隔离在阴霾之外。
  周及很想覃尚能不要那么懂事,也可以有些少年期该有的叛逆和任性。可覃尚就是覃尚,是他从一开始就知道比同龄人要老成的覃尚。
  离开和留下, 他有的选。覃尚却从来都没得选。他无法想象那么多个日日夜夜覃尚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事到如今,拦路虎高考已搞定。覃尚的意思是想把全部时间精力都用来陪外公最后一段路程。
  周及又怎么能添乱。这个暑假,覃尚陪外公比陪他更重要。
  况且说句实话, 他对回仓汀这事细想下来还是很抗拒。一想到他要回去, 就会想到已死去的覃平年, 会想到对他冷言冷语的朱慧琴。他能脑袋一热地想着回去,完全是因为覃尚在那里。
  看来现在也依然不是他回去的好时机,那他就该让覃尚放宽心。
  他说:“我可以不回去,但你有什么事都要告诉我,不许再瞒着我。”
  “好,”覃尚哄着说,“那你就别不开心了呗。”
  “谁不开心了?”
  “明明刚才语气都不对了,还不承认。”覃尚戳穿道。
  周及笑了:“那是刚才,不是现在。”
  相处时只要有一点不对劲,一个会拉下面子哄人,另一个会一哄就好。这算是最健康的互动模式了。
  事情说开了以后,他们就真的各自过各自的暑假了。
  接下来的日子覃尚基本都是在医院陪着外公,周及则是抛开纷扰喧闹和纯粹娱乐选择了享受独处时光。
  他把小提琴又捡了起来是想着真上了大学要有份才艺才会显得有趣。上初中后就没摸过的琴,他找了专业老师又继续学起。
  他也终于有空去检查眼睛了,果然放松下来便全无大碍。
  努力的习惯养成了还真不易改掉。周及依然忍不住想静下心学习,只不过内容把各科题目换成了文学巨著。